分毫不差,四只粗壮的腿每走一步,地面就会留下深深的脚印。这只神龟径直走到孝陵前,将石碑稳稳放下,然后对着朱元璋点了三下头,沉入了附近的护陵河。
朱元璋又惊又喜,当场下旨封神龟为“护陵灵兽”,还命人在龟趺碑前建了座祠堂。可没人知道,这神龟其实是阿福媳妇变的。那天夜里,她抱着襁褓中的孩子来给丈夫送饭,正撞见丈夫被监工毒打。绝望之下,她抱着孩子跳进了采石场的深潭。老妇人的冤魂在阴间找到她,告诉她唯有化作神龟驮碑,才能让丈夫和其他工匠的冤魂得以安息。
此后数百年,明孝陵的龟趺碑成了南京城里最有灵气的地方。每逢大旱,百姓们就来碑前焚香祷告,护陵河的水位总会神奇地上涨;谁家孩子生了怪病,在碑下睡上一晚,第二天准能活蹦乱跳。可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一队八旗兵路过孝陵,见这石碑气派非凡,竟想把它运回北京。
为首的将领刚下令用铁链捆住龟趺,原本晴空万里的天空突然狂风大作。神龟的眼睛里渗出猩红的血泪,驮着石碑在原地打转。铁链“啪”地崩断,飞溅的铁屑划伤了好几个清兵。当晚,那个将领就发起了高烧,嘴里胡言乱语,说看见无数冤魂举着铁钎向他索命。
到了民国时期,盗墓贼们觊觎孝陵里的珍宝,多次想撬开龟趺碑下的地宫。有一回,他们用炸药炸开了碑基,却发现下面是深不见底的水潭。水面上浮着无数惨白的手臂,每只手上都缠着铁链,吓得盗墓贼们屁滚尿流地逃走了。
老周掐灭烟头,用鞋底碾了碾:“前些年修缮碑亭,施工队非要挪开龟趺碑。结果刚动第一根撬棍,整个工地就停了电。探照灯再亮起来时,那龟趺的脑袋竟转了半圈,正对着施工队长。第二天,那队长就出了车祸,在床上躺了整整三年。”
暮色渐浓,记者们举着相机的手都酸了,可镜头里的龟趺碑仿佛真的在缓缓眨眼。老周背起双手往回走,嘴里哼着一首老谣:“神龟驮碑八百秋,驮住冤魂驮住愁。若问此碑何时倒,除非江水向西流。”
山风掠过碑顶的螭首,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极了当年采石场里的哭声。远处的梅花山飘来暗香,与护陵河的水汽交融在一起,将这座承载着无数故事的龟趺碑,裹进了南京城千年不散的烟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