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 第67章 鹏城与京城的代码共鸣(1/2)
    1991年7月20日,深圳的热浪裹挟着咸涩的海风扑进深大校园。马华腾坐在计算机系实验室里,空调外机的轰鸣声中,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屏幕上跳动的代码与窗外港口起重机的钢铁巨臂形成奇妙呼应。作为港口总经理的儿子,他本可以轻松进入体制内,但此刻吸引他目光的,却是千里之外京城传来的商业传奇。

    “华腾,你又在研究那个星宁工作室?”室友凑过来,瞥见他电脑里密密麻麻的资料——沈知意带领团队改造老字号的案例、清北创新联盟的运营模式,甚至还有星宁工作室成员用计算机技术优化生产流程的报道。马华腾推了推眼镜,从抽屉里拿出几本装订简陋的复印资料:“你看这个,他们用算法解决库存管理问题,和我们学的数据库原理完全能结合!”

    这些资料来之不易。马华腾托父亲的远洋货轮从海外带回《byte》《pc agaze》等前沿计算机杂志,又通过香港的朋友辗转获得硅谷初创企业的内部报告。他在泛黄的笔记本上工整地抄录:“苹果麦金塔的图形界面、微软dows 30的多任务处理……”每一行字都带着对未来科技商业的敏锐洞察。

    最让他着迷的,是沈知意将哲学、商业与技术融合的思维方式。他反复研读星宁工作室分享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批注版,发现沈知意竟在算法章节旁写下“此逻辑可用于分析用户需求”。这种跨界思考让他豁然开朗,连夜在草稿纸上画出社交网络的雏形——虽然此时互联网尚未普及,但他已经预感到,人与人的连接将因技术发生颠覆性变革。

    “或许我该去见见她。”某天深夜,马华腾望着港口闪烁的航标灯喃喃自语。他开始筹备一场特殊的“取经之旅”,将自己编写的文件管理系统、校园bbs设计方案塞进行李箱。临行前,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膀:“放手去闯,需要什么资源尽管说。”

    与此同时,北京的星宁工作室正沉浸在技改项目的热潮中。沈知意刚结束纺织厂的验收会议,就收到一封来自深圳的挂号信。泛黄的信纸上,工整的字迹透着少年人的热忱:“沈学姐,我设计了一款基于局域网的即时通讯程序,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信末附着的代码逻辑严谨,甚至超前地提出了“用户id唯一性”概念,让阅人无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