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3月19日,衢州的烟雨朦胧中,林薇站在自家别墅的露台上,指尖轻抚过阳台雕花栏杆。远处乌溪江波光粼粼,对岸“星宁科技衢州分公司”的霓虹招牌在水雾中晕染成绚丽的光斑。26岁的她身着剪裁合体的藏青色西装,腕间的翡翠镯子与身后陈列的黄花梨木家具相映成趣,谁能想到,这个被当地人称为“商界木兰”的女富豪,五年前还在衢州老城区的逼仄巷弄里,守着一间十平米的星宁工作室分公司。
“林总,杭州总部发来贺电,”助理捧着香槟快步走来,“您主导研发的‘衢州有礼’数字文旅平台,用户突破三百万了!”林薇接过酒杯,目光落在茶几上的旧照片——那是1995年的深秋,她蜷缩在工作室角落,用二手电脑调试湘城灾区援助系统的画面。当时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源自公益初心的技术积累,会成为撬动财富的支点。
时间拨回五年前。1995年的衢州,互联网概念还如雾里看花。林薇不顾家人反对,抵押祖宅换来启动资金,在水亭街租下一间门面。“当时每天啃着烧饼写代码,”她常对创业者笑谈,“客户以为我是修电脑的,直到帮衢州孔庙做了数字化导览。”这个项目用3d建模技术还原了南孔圣地的千年古韵,意外获得省文旅厅的青睐,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2000年的衢州,林薇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烂柯山图》,笔墨间暗藏玄机——整幅画竟是由她开发的ai绘画系统生成。“传统文化是衢州的根,科技是翅膀。”她在接受采访时指着墙上的字画,“我们把廿八都古镇的方言、邵永丰麻饼的制作工艺都做成了数字藏品,上线即售罄。”星宁衢州分公司的业务版图不断扩张,从智慧城市建设到农业物联网,每一个项目都带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财富的积累并未让林薇迷失。她将部分资产注入“南孔教育基金”,在衢州山区建起十五所“星宁希望小学”。某天视察学校时,她遇见了正在教孩子们编程的宿华团队成员——当年那个从湘西走出来的少年,如今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反哺乡村。“林姐,您看这个!”志愿者兴奋地展示平板电脑,屏幕上,孩子们用短视频记录着制作衢州三头一掌的过程,“我们用您开发的剪辑模板,把地方美食变成了网络爆款!”
当夜幕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