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8月16日,杭城的空气里浮动着蝉鸣与热浪,沈知意的工作室却像一座智慧工厂,键盘敲击声、讨论声此起彼伏。她站在巨大的白板前,手中的马克笔在国内传统商业思维与岛国先进理念的对比图上快速游走,红蓝色的笔迹交织成一张精密的商业网络。
“阿姐,数据都整理好了!”沈宁抱着笔记本电脑挤过来,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把苏叔叔纺织厂和咱们家商铺的改造数据做了可视化图表,对比效果一目了然!”电脑屏幕上,利润增长曲线如同火箭般直线上升,与改造前的平缓走势形成强烈反差。
沈知意点点头,目光转向正在设计封面的沈舒。小妹妹咬着彩色铅笔,在纸上勾勒出两只紧握的手,一只绣着中式盘扣,一只缠着樱花丝带,中间写着“中西合璧,商道新生”几个大字。“就用这个当封面!”沈知意眼睛一亮,“完美体现了两种思维的融合。”
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国内商业与岛国思维融合创新指南》终于完成。这份厚厚的文档不仅系统梳理了精益生产、全渠道营销等岛国先进理念,更结合国内市场特点,详细阐述了如何将这些理念本土化落地。每个章节都配有实际案例分析,从苏记纺织厂的生产线改造,到沈家商铺的服务升级,数据详实,步骤清晰。
“现在就打印!”沈知意一声令下,工作室角落里的打印机开始嗡嗡作响。纸张吞吐间,凝结着无数心血的商业智慧化作铅字跃然纸上。苏睛小心翼翼地整理着刚打印好的文件,用烫金封面和精致的装订线将它们装扮一新。
接下来的一周,沈知意带着团队马不停蹄地拜访杭城的企业家们。在商会的会议上,在企业的会议室里,她一次次展开这份凝聚着创新思维的指南。“各位前辈,”她站在投影仪前,身后的幕布上展示着苏记纺织厂的利润增长数据,“传统的商业思维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快速变化,而岛国的先进理念,经过本土化改造后,完全可以成为我们突破瓶颈的利器。按照这份指南,不出两个月,挣2000万绝不是空谈!”
她的话引发了强烈的震动。起初,许多企业家还持怀疑态度,觉得国外的经验在国内未必行得通。但当他们看到苏父的纺织厂和沈父的商铺实实在在的变化,看到详细的数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