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 第188章 智能建造浪潮下的财富重构(1/2)
    2014年1月1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刺破京城的晨雾,洒在五环外星宁新兴产业园区的工地上。塔吊林立的施工现场,智能机械臂精准作业的嗡鸣声与此起彼伏的电子提示音交织成独特的乐章。当“月入2 - 3万招普工”“高级工程师月薪6万”的消息如野火般传遍北方乡镇县城,数以万计怀揣梦想的人踏上了前往京城的列车。

    “俺是从河南驻马店来的!”在招聘登记处,45岁的农民工老周攥着磨破边的身份证,黝黑的脸上写满期待,“村里人说这儿用机器盖房子,俺有力气,学啥都快!”负责登记的hr微笑着递过智能工牌:“大叔,您先参加三天的vr模拟培训,掌握基础操作就能上岗。”不远处的临时培训中心里,数百台vr设备正循环播放智能建造操作教程,农民工们戴着头盔,在虚拟场景中练习操控机械臂和装配建筑模块。

    高级工程师招聘区更是竞争激烈。来自哈工大的建筑博士张明远在面试时,对着全息投影展示自己研发的建筑应力分析模型:“传统建造靠经验,智能建造靠算法。我带来的这套系统能让结构设计效率提升40。”沈知意亲自参与面试,当她看到模型中融入星宁五纳米芯片的优化方案时,当即拍板:“欢迎加入!我们正在开发全球首个ai建筑大脑,你的技术正是我们需要的。”

    职业院校毕业生同样迎来机遇。来自山东蓝翔的质检员李小雨站在智能检测设备前,熟练操作着激光扫描仪:“以前检查墙体裂缝靠敲敲打打,现在这台机器01毫米的误差都能识别。”她的月工资从过去的5000元飙升至35万,还获得了免费进修智能建造技术的机会。

    这场用工热潮背后,是星宁集团对传统建造模式的彻底颠覆。沈知意站在工地中央的智能指挥塔内,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项数据:“与传统建造相比,智能建造工期缩短60,人力成本降低45,材料损耗率从8降至12。”她向来访的建筑行业协会代表展示:“我们的预制构件在工厂完成90的工序,现场只需要组装,就像搭积木一样。”

    这一变革也催生了全新的商业机会。曾经的包工头刘大海嗅到商机,在星宁的扶持下成立了“智能建造服务公司”。他的团队不再依赖人海战术,而是操控着数十台智能设备。“以前接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