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朱棣整颗心沉浸在开着汽车出征的幻想中,快到营地才渐渐收回飘向北方的思绪。
“浩哥,之前我看你对那个叫齐德的年轻人很上心,他将来可是做过什么惊天动地大事?”
刘浩转头看着朱棣,嘴角渐渐浮现坏笑,“老四,你真想知道?”
朱棣点点头,不过心底怎么有种不好的预感。
“相比较齐德这个名字,另一个名字在后世更加出名,还是朱大叔给起的新名字!”
“哦?说来听听!”朱棣很好奇,这人既然能被父皇赐名肯定不是等闲之辈。
有些事情刘浩也记不全,就拿出手机打开早就下载的资料查询,搜索后说道:
“齐德出生于应天府溧水县,早年以敏而好学闻名。
洪武十七年,他以应天乡试第一名的成绩崭露头角,次年考中进士,进入仕途。
初任礼部主事,负责礼仪典章,因处事严谨、无过失记录逐渐受到朱大叔璋关注。
之后转任兵部主事,展现出对军事体系的惊人记忆力。
他将全国边将姓名、驻地及边防部署编成手册随身携带,甚至能背诵如流,时人谓之活军册。”
“嗯!”朱棣点点头,“此人不错!”已经在盘算着以后真的打出去,能不能把这人拐走。
见朱棣如此模样,刘浩嘴角笑容变得古怪。
“洪武二十八年,南京谨身殿遭雷击损毁,朱大叔认为这是天谴,遂率朝臣祭祀祖庙。
特别挑选九年无过错的官员陪同,齐德因清廉谨慎入选。
祭祀后考问边防事务,齐德从袖中取出《边将手册》,对答如流,令朱大叔惊叹:此真才也!
遂赐名泰,取国泰民安之意,并擢升其为兵部左侍郎。”
“嗯,不错”,附和一句才觉不对,朱棣眉头瞬间如刀锋般锐利,声音从紧咬的牙缝挤出:“嗯?你说他叫什么?齐泰?”
‘噌!’转手将挂在毛骧腰间的宝刀拔出,那样子如果齐泰在此就得血溅五步。
“干啥、干啥,老四你要干啥!”
“老子去宰了这个狗娘养的!”想起之前听到的历史,朱棣双眼喷火,尤其是老十二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