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渊面对孔夫子和刘祭酒抛出的难题,不慌不忙,气定神闲。“祭酒大人,孔夫子,你们的问题,很有意思,但也暴露了旧学府解读经典时,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之弊。”他顿了顿,环视四周,见众人皆屏息凝神,这才继续说道:“《春秋》‘春王正月,公会……’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深意。旧学府只将其解读为一次简单的会盟,却忽略了其中暗藏的权力博弈和政治格局变化。根据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和近年考古发现的竹简记载,我们可以推断,此次会盟并非表面那般和谐,而是齐侯意图称霸的开端……”
卫渊旁征博引,将现代考古学和文献学的知识融入解读中,不仅清晰地解释了“春王正月”的深层含义,更指出了旧学府几十年来对这段经典的误读之处。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真相的大门。
接着,卫渊又对刘祭酒提出的“天子之冕,十二旒……”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他并没有直接解释冠冕旒数的含义,而是从服饰制度的演变入手,结合古代社会等级结构和礼仪制度,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冠冕旒数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旧学府只注重死记硬背这些条条框框,却忽略了其背后的历史演变和文化背景,如此学习,岂不是舍本逐末?”
卫渊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每一个论点都证据确凿,逻辑严密。他不仅完美地解答了刘祭酒和孔夫子的难题,更以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见解,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叹服。就连一向自视甚高的司马公子,也不得不承认卫渊的学识远超自己。
白侍郎原本对新学府持观望态度,但看到卫渊如此精彩的表现,他心中的天平彻底倾斜。他意识到,新学府并非只是标新立异,而是真正地在革故鼎新,为大晋的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白侍郎激动地站起身,对着卫渊深深一揖,“世子殿下大才,老夫佩服!新学府的教材,的确是利国利民之举,老夫定当全力支持!”
白侍郎转向皇帝的御座,朗声道:“陛下,臣以为,新学府的教材,更贴合时代发展,更能培养出经世致用的栋梁之材。臣恳请陛下,正式批准新学府的官方地位,以彰显朝廷对教育改革的重视!”
皇帝沉吟片刻,缓缓点头,“准奏。”
新学府的地位,终于在卫渊的带领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