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秋汛如期而至,甚至比预想的还要更加猛烈。
陈牧签下文书,再次征调一千民夫守堤的同时,也把目光放在了即将到来的灾情上。
赈灾之重便在粮食,虽然薛家应允了此事,可陈牧也不敢把宝都压在这方面。
一连三日,陈牧逐个探访了县内大户,在一系列的或明或暗的利益交换下,终于得到大户们不涨粮价以及开粥布施的承诺。
陈牧提到嗓子眼的心,稍微放下了些许。
凡大灾之年必有贼盗横行,陈牧咬咬牙再次拨了五百两银子募了二百帮闲,以巡检司的人为主分为四队。
蒋巡检为首三班捕头为辅,每日在县境内巡视。
静乐县城的安全以及防务,则全部交给了主薄吴德昭以及典史郑三槐。
至于县尊陈牧,则一身布袍蓑衣顶着漫天秋雨,常驻静乐大堤。
誓与大堤共存亡。
数以千计的民夫在大堤上来回穿梭,不停的挑来土石加固大堤。
然而堤高一尺,水长一尺。
江水汹涌拍岸而来,几有摧枯拉朽之势。
“县尊,我的县尊呀,您老快撤吧,现在这太危险了”
陈牧悄悄紧了紧胸口浮木,冷冷的看了一眼刘大夯,抬手一指那依旧肩挑土石的民夫。
“刘书吏若无事,可去帮着担土,休要在本官这里聒噪”
刘大夯无奈,只能气的一跺脚扭头而去。
此地乃是江水急转之地,历年决堤几乎次次有它。
如今这洪水来袭决堤只在顷刻,然而县令不退他怎么能退。
难道只能等死不成
正在焦急之时,就听远处一声惊呼
“快跑,大堤要开了”
话音未落就听轰隆一声,土石大堤先是裂开一道口子,随即猛然冲开一道数丈长的缺口。
刘大夯急的团团转,一咬牙再次往回跑,打算把县尊强行拉走。
然而他家县尊等的就是这个时候,怎么可能离去。
陈牧一路跑一路高呼:谁也不准走,跟本官把缺口堵上。
紧急时刻人都是盲从的,一见县尊打头,也没听清到底喊得什么就都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