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说说他自己的看法。孙真是个直性子,倒也没有推脱,略加思索之后便讲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实卑职觉得涌入福山县的难民人数不会像将军预计的那么多,原因有二,一是福山县周围几乎是被山区包围,这对于缺少物资供应的难民是一个不小的难题,特别是那些来自数百里外,对本地环境不太熟悉的难民,看到前方绵延几十里的山区,恐怕有不少人都会打退堂鼓另寻逃难路线。”
“第二个原因,卑职认为明廷会吸取当年登莱之乱的教训,会在登莱地区使用更多的收容措施,甚至会用上封路之类的强制手段,减少涌向福山县的难民规模,以避免再次被我国大量收揽难民。”
郝万清道:“你说的这种情况,理论上的确是存在的,但登莱地区官府的能力和物资储备状况,就未必能应付得了这样的难民潮了。”
陈一鑫道:“能不能应付难民潮是一回事,放不放人进福山县是另一回事,孙真所说的这种情况,我们也不可不防!”
郝万清脸色微微变色道:“你的意思是官府宁可让难民饿死,也不让我们捡漏?”
把他国战争难民变成移民运到海汉治下地区安置,将其作为殖民活动的廉价劳动力来使用,然后逐步转化成本国国民,这样的人口引入方案对海汉来说也算是轻车熟路了,以前在安南、大明、朝鲜等地都有过类似的成功操作。
而在实施过程中,除了民政和航运之外,军队和情报部门的参与同样必不可少。情报部门所提供的信息,便是行动负责人作出各种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此次的行动中,尽管前期已经从各种民间渠道获得了不少有关山东战况的信息,但陈一鑫还是一直寄希望于情报部门能够提供更为详尽的报告,以便能对局势走向作出更准确的研判。
而郝万清的表现也的确没有让他失望,竟然亲自带队,涉险进入受到战火波及的地区搜集情报。郝万清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所查到的消息,自然是要比姜盛通过口耳相传得来的信息要更为详实可信。
在注意到战乱地区出现的难民潮之后,郝万清当然也想到了要借这个乱局为海汉收揽难民人口,不过他倒是没料到陈一鑫的动作这么迅速,还没等他回到福山县,就已经将方方面面的事情作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