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以粗纸代替。但就算这样也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了。要知道现在大明最厉害的炮手也只不过是凭个人经验,在发射前大概判断需要装药几斤几两,而并没有将火药定量定装,制作标准化药包的概念。
当然,现在化工组拿出来的产品威力如何,暂时都还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计算数据,真正的使用效果还是要在实际发射中才能体现出来。但至少在火药颗粒化和定装化这两个方向上,化工组已经大大领先这个时代的同行们了。
使用标准化的定装火药除了在战场上能够节约火药,节省时间,提高火炮发射速度之外,还有两个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是为了确定火炮最理想的装药量。所谓的理想装药量,就是当炮膛内的火药全部燃烧完毕的时候,正好推动炮弹飞出炮口。如果装药太多,火药还没充分燃烧完毕,炮弹已经离膛,那么实际上是浪费了部分火药。如果装药太少,火药烧完的时候炮弹还在膛内,那么炮弹与炮膛的摩擦会使得出膛的初速降低。
考虑到火炮的不同发射角度对炮弹施加的重力影响会有变化,这个理想装药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就更加需要定装火药包来简化火炮发射的操作流程。
第二个作用是借助理想装药量,可以制定出实用性极强的射表,即射击角度、装药量和射程之间的关系。实战中炮手们只要直接参照火炮射表,调整射击角度和装药量,便可以有效命中某个距离上的打击目标,而定装火药可以说就是为这种火炮战术而生。有了这种战术之后,炮手开炮时不用再凭经验碰运气,他们所要做的就是确定射界范围,然后根据射表炮击目标即可,火炮在战场上的真正杀伤力也将因此而大大加强。
这种通过调整装药量来计算射程,发挥火炮性能的方法其实早在16世纪的欧洲就已经出现,欧洲的铸炮师甚至还会在出厂的火炮上附装一把专门用来测算火药量的比例尺。明朝末年葡萄牙人向中国出售火炮的同时,也输出了他们的火炮战术,派出一些火炮教官到明朝军队中传授这种较为先进的作战理念。不过掌握了这种技术的炮手立刻就把它当作了保住自己饭碗的独门秘术,导致这种“高级技术”根本就没能在火炮部队中广泛传播开来。
随着火炮一起抵达靶场的,还有木工房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