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穿越集团手中接到的食盐订单已经超过每月二十万斤的供应量,但执委会已经不再担心这个产量无法完成。随着胜利港盐场的改造完成和铁炉港盐场的开发,盐产量有望在未来两三个月之内实现台阶式的飞跃,从之前的每月十到十二万斤的产量,提升到四十万斤以上。安西在给执委会的项目报告中乐观地表示,在明年四月穿越一周年的时候,两处盐场的总产量有望突破日产量十吨,折算下来一个月大约就是六十万斤的产量——这已经超过了福建、广东两省加上琼州岛所有大明盐场加起来的产能。
穿越集团对外发售私盐的价格极低,如罗升东和“福瑞丰”这样的一级代理商,从胜利港拿到的批发价约为每吨一百元,几乎只有大明市价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这个价格看似很低,但执委会从一开始就是打着薄利多销的主意,给代理商留出了丰厚的利润空间,以便于他们在各自的区域内发展更多的次级代理商,并且能用较低的售价来抢夺官盐的市场份额。而且批发价虽然很低,但生产成本更低,要维持盐场运转、养活盐场劳工已经绰绰有余了。
执委会也并没有指望依靠私盐生意赚大钱,因为手里还有其他各种各样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可以担当赚取利润的任务。而经营私盐生意的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拓展商路,说白了就是为之后的工业品销售渠道铺路。只要经销商从最初的私盐生意中尝到了甜头,那么他们对于之后的海汉工业品接受度也会因此而增加不少,可以为海汉商品在当地建设销售渠道省下许多力气。
根据执委会现在掌握的情况,像占城这样的“落后地区”,食盐生产甚至还处在原始的煮盐工艺阶段,其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都跟穿越集团相差甚远,如果穿越集团有意要将这门生意打入当地,在价格上肯定能轻易地取得竞争优势。而那位自称熟悉占城状况的詹老板,目前看来似乎就是最好的代理商人选。
于是三天后詹贵离开胜利港南下的时候,船上多了五千斤海汉精盐。由于对占城的形势不明,执委会并没有派出船只随行,也没有派穿越众搭乘詹贵的船同行,只是派了几个归化民船员登船,让他们先去确认一下这段航程以及占城的状况。当然詹贵也得到了执委会的许诺,如果一切顺利能够打开占城的私盐贸易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