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个时候,严明君也意识到自己对于儋州形势的判断出现了重大失误。海汉人在儋州所拥有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他之前的预计。
严明君本来以为儋州这个文教兴盛的地方,文人士子们会更有节操一些,而海汉在当地的影响力应该是来自于武力胁迫为主,而这套办法对读书人来说并不是那么好用。严明君认为只要自己到了儋州之后,以地方官的名义在文化圈振臂高呼,必定会有大量忠于朝廷,但迫于形势不得不屈服于海汉的读书人站出来响应,就算不足以立刻影响到海汉人在当地的掌控力度,但至少能够将民间舆论风向转往对大明有利的一边。假以时日,利用民间舆论力量逼迫海汉人作出让步,大明重新通过地方官府掌控这里的军政事务,也是可以期待的状况。
然而本地的状况显然没有严明君预计的那么乐观,海汉在儋州所掌控的可不仅仅只是城防而已,可以说这里的整个社会运行模式都已经深深地烙上了海汉的印记。这里的商界和文化界早就被海汉侵蚀到极深的程度,甚至连声名在外的儋州各大书院都没有幸免,而这些状况显然并没有被远在大陆的广东官府所掌控。
以来到儋州这短短一天所经历的事情来看,严明君认为大明在这里的影响力,至少在明面上已经输给了海汉。在座的全是本地的社会中上层人士,而这些人显然更乐意站在海汉一方的立场上,而不是与自己这个朝廷命官同一阵线。
当然了,严明君也能从刚才几位书院负责人拐弯抹角的发言中体会到他们身上的难处,如果不跟海汉人站在同一阵营,那么他们在与同行的比拼中显然会处于极大的劣势,人家有了海汉的赞助之后,可以广收门徒,举办各种活动来扩大影响力,而不愿接受这些条件的书院,显然会被排除在主流文化圈之外。
说到底,还是利益作祟,人性如此,严明君也无话可说。海汉人并不只是一群很会赚钱的商人,他们对于时局的掌控,显然已经大大超出了商人应有的范畴。而目前儋州的这个局势,也正如张新先前所说的那样,并不适合立刻向地方官府移交。
严明君虽然内心极度失望,但他也知道自己如果不立刻进行补救,只怕自己这个州官还没正式上任,就得要考虑卸任的事情了。
“既然本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