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长是个老顽固,一向不愿接受海汉人的恩惠。别家的书院都参加海汉资助的各种诗会文会,自然人气就慢慢上去了。这忠明书院一直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慢慢就比不上其他书院的名声大了。要说最近这一年,那地方连中等书院都有点勉强了,很多学生都转投别家书院去了。”
严明君问道:“如果只是文会诗会,只怕还拉不开书院之间的差距吧?书院的实力,毕竟还是要体现在科举上的。”
何琦应道:“大人真是明鉴,海汉人的资助可不仅仅是这些活动,还在各家书院设立了名目繁多的奖学金。凡在书院中成绩优异者,都可以申请这奖学金,半年一发,少则十来两,多的甚至有上百两!只要在这些书院念书的学生,都有机会拿到丰厚奖励,那些没有设立奖学金的书院,如忠明书院这样的,自然就留不住人了。”
严明君道:“财帛动人心,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海汉人以此来污染书院这教化之地,着实不妥!如此一来,这清静之地也变成了充满铜臭味的生意场,众多学子还如何一心向学?”
何琦虽然心里不以为然,但还是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在他看来这即能读书,也能拿钱,并没有什么不好,特别是对穷人家的孩子来说,这可是一个极好的收入途径。
严明君继续说道:“能够抵得住这种诱惑的学子,才有成为大才的可能。海汉人这种举动,倒是可以淘去那些心性不稳的学子。”
何琦应道:“大人言之有理,不过海汉人在书院花钱的地方也并不止于此处。”
“还有?”严明君愕然问道。海汉人搞出的这些花样其实不算特别新奇,平时也会有富商多多少少地赞助各家书院,只是海汉人出手更阔绰,资助对象涵盖的范围更大。
何琦说道:“除了这些奖学金之外,凡接受海汉资助的书院中有学子需参加乡试、会试的,海汉这边都会在应考期间给予一定数目的津贴,称之为‘营养费’。需去广州府赶考的考生,海汉更是提供专门的快船送去广州,并且免去来回途中一切费用,就连在广州赶考期间的食宿都一并包下了。此举对那些家境贫寒的读书人来说,简直就难以抗拒啊!”
严明君自己就是科举考出来的,当然知道这上省城赶考需要多大的花费。琼州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