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1年3月5日,大明崇祯四年二月初三,儋州城。
二月初四便是农历节气中的惊蛰,近期正是迎来春耕的时候。海汉农业部早在开年的时候就已经从三亚运来大量稻种,在儋州地区进行育秧繁殖,儋州城外一部分提前完成深耕的农田已经开始插秧作业了。
儋州城的农田所属远比三亚地区复杂,这里既有大大小小的地主,也有拥有少量田地的自耕农,因此管委会在推行海汉土地制度的时候所遭遇的压力也相应大了不少。好在去年借着海盗夺城这个武器,已经清理了绝大部分对海汉持有敌意的大地主,剩下的这些人虽然并不甘愿,但多数还是选择了与海汉合作,参与海汉农业部所组织的“农场式耕作”。
所谓的农场式耕作,也就是由海汉提供优良的粮种,制定区域农作物种植计划,以大规模的集体耕种方式和科学的操作方法来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而参与这种合作的田地所有者,只要将名下的土地交给农业部来打理,其土地上的收成所需缴纳的赋税比例要比往年略低一些,而且海汉商务部会以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提前预定这些农产品,这样农户也无需担心收获时节市面上价格波动影响到自己应有的收入。
除了这些措施之外,海汉农业部手中所掌握的各类经济作物种植方法,也是让本地的土地所有者们趋之若鹜的原因之一。目前儋州市面上的油料、香料、新奇的瓜果,几乎都是来自三亚,价格也比以前从南洋运来的货要便宜了不少,而海汉农业部在儋州的宣传内容中,就有向合作农户推广经济作物种植技术的方案,这对于想依靠田地获得更多收入的农户而言,的确是难以抵挡的诱惑,毕竟种植这些作物的收入,要比单纯种水稻和蔬菜高多了。
对于17世纪的农业社会来说,安抚好农业人口的情绪就是保障社会安定的重要措施之一。儋州这地方虽然书院众多,文教兴盛,但农业人口依然高达七成左右,因此管委会要维持本地的安定,在农业方面就必须要有所建树才行。管委会考虑到将土地直接收归公有可能会招来强烈的抵制,在征求了执委会的同意之后,还是决定先在儋州推行海汉的集体耕作方式,在巩固了本地的统治基础之后,再逐步完成对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但对于儋州本地众多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