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奈看到海汉舰队最终还是慢了一步,放跑了十八芝主力的时候,忍不住也是为此而扼腕叹息。不过他肯定想不到海汉军方其实多少有点放水的嫌疑,为的是将十八芝驱赶向日本列岛的方向逃亡,以便今后能够找到一个合理对当地动武的借口。
两支齐装满编的海汉舰队在海战中是什么样的情景,李奈通过连载的文字描述加上自己的脑补,倒也可以将当时的作战场景勉强拼凑个七七八八。他虽然是文人出身,但对于这种壮怀激烈的战争场景也是十分向往,只可惜除了当年的李家庄之战,他就没有再次亲临战场观战的机会了。
故事在海汉先头部队登陆马公港滩头时戛然而止,尽管知道战事已经快要到了尾声,但李奈还是感觉意犹未尽,希望这个连载能再长一些。但想想等待后续的痛苦,李奈又觉得这连载尽快了结也不是坏事,免得让人整日牵肠挂肚地放不下。
李奈目光转向下一版,全是密密麻麻的豆腐块文章,内容基本都是外来商家在本地招募员工的启事。三亚开埠之初,人力资源倒是比较便宜,不过随着这里的日渐繁华,消费水平也一天天赶上了广州,加上本地多数居民都是已经入籍海汉的归化民,并不会轻易失业,且收益要比大明百姓更高,因此外来商家在本地雇佣员工的价格也是跟着水涨船高起来,需要有一技之长的岗位,薪酬水平甚至已经超过了广州。
李奈在这里面也找到了自家的招募启事,“福瑞丰”在本地的办事机构需要招募两名熟悉交易模式的“项目经理”——这个词还是李奈从海汉人那里学过来的。具体的要求是“通晓海汉法律法规,熟悉大宗货物的基本行情,有相关工作经验、海汉籍、懂番语者优先”,而开出的薪酬也很有竞争力,每月三十两银子作为底薪,根据业绩享受一定比例的提成,表现优异者最快一年便可升职分店掌柜,并可享受由“福瑞丰”出资报名的高级经理人培训进修课程。
李奈自己也旁听过这个课程,的确是有不少的“干货”,不过他当时听的课可是由施耐德主讲,内容质量非常高。二如今位高权重的施耐德,大概根本就没有闲工夫再去职业培训学校里讲课了。类似这样的进修课程,施耐德顶多能在开班的时候露个脸,讲课的一般都是他以前带的徒弟、助手或秘书之类的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