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海汉在政治、经贸方面采用的诸多超前手段,范迪门虽然也能根据实际状况作出一些解读,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强烈感到跟不上海汉的节奏。自己还在费力揣测海汉运用报纸这种媒体的手段和目的时,人家早已经迈过了这一步,走到前面老远了。刚才所作的这些猜测和预料,说不定海汉早在实施之中甚至已经完成了其中一部分,就算全都料中也对海汉难以产生影响。
当然范迪门也明白苏克易给自己展示这些商业报纸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打击自己的信心,而是想让自己注意到这些报纸不仅是海汉手中的利器,同样也可以为东印度公司所用。
这种商报上的广告五花八门无所不包,显然其审查的严密程度远不及时报,基本上只要肯花钱,就可以在报上发布商业信息,这对于远在巴达维亚难以向大明进行自我宣传的东印度公司来说,的确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宣传平台。
荷兰商人们不远万里运到巴达维亚的那些来自欧洲和中东地区的手工艺品,在远东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市场,而且也并非海汉那种量产的工业品所能取代,只是巴达维亚距离大明这个最大市场的航程太远,加上双方的摩擦一直不断,贸易往来也一向不太顺畅。海汉控制了福建海峡之后,东印度公司部署在大员的贸易机构也基本失去了作用,日子就更不好过了。若非如此,范迪门大概也不会这么容易就答应了加入海汉主导的南海贸易联盟,委屈求全说到底也还是为了能把生意继续做下去。
如果将囤积在巴达维亚的货物运来三亚,再在海汉的商业报纸上刊登出售广告,肯定还是会有识货的商人下单采购,这样慢慢操作起来,或许也能逐步将来自西方的商品再次打入大明的市场。另外东印度公司希望从大明购买的各种商品,也可以在报纸上刊登求购信息,这样或许就会有供应商自行登门了。
不过片刻工夫,范迪门便已经想到了好几种利用这商报谋利的办法,欣喜之余也更觉得海汉的手段了得。如果东印度公司早年有人能想出这种办法,或许与大明的贸易状况就会是另一番景象了吧?
但范迪门旋即又推翻了自己的想法,海汉能采用这种手段来影响和调控市场上的贸易状况,是建立在其已有的政治影响力、军事保障、贸易规模以及与大明同祖同宗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