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拿话稳住了在场官员:“但本官以为,当务之急,是要说服其军队退出杭州湾,我大明既不愿将其诉诸武力,那便只有晓以大义,令其认识到当下做法的谬误之处,他们才会主动退兵。”
曲余同绝口不提军事上的失败,只说己方是不愿用武力解决问题,倒也是给军方留下了一点颜面。这无奈之下的主动议和,在他口中反倒是成了体谅番邦的仁义之举,让王畿的脸色也稍稍放松了一些。
曲余同一边整理思路,一边继续说道:“海汉出兵,所为之事便是通盛码头大火案,本官听说此案疑点甚多,且查办进度缓慢,只怕短期内也不会有结果出来。若是随便从杭州大牢里找几个替罪羊判罪砍头,海汉人也未必认账。他们索要的赔偿数目极大,甚至远超杭州一年赋税,完全不可能实现。但若是一口回绝,这谈判就毫无余地可周旋,所以本官先答应了他们的第三条要求,开放浙江通商权,此事对我大明并无直接损失,反倒是市舶司可借此有所收益,算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情……”
曲余同话音未落,便有人反驳道:“开放浙江通商权,就怕海汉人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尝到甜头之后要求会越来越多。”
曲余同摇头道:“这位大人此言差矣,据本官所知,海汉人一向奉行贸易为先之策略,有生意做,便不会有战事,我们只需开放通商权,便可替大明消除东海上一个心头大患,这又何乐而不为?海汉在南方福广两地与当地官府多有合作,甚至向官府出售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帮明军培训军官,替官府剿灭海盗维护海疆安靖。既然南边能与海汉合作,我浙江为何做不得?”
王畿捻须道:“你说到南边,本官听说海汉人建国之地,便是强占了我大明琼州岛南隅,这又当如何?”
曲余同道:“大人,这些都是没有真凭实据的传闻而已,不足采信。试想那琼州岛地处天涯海角,蛮荒之地,海汉人怎会选择那种地方建国?以他们的实力,起码也得在大陆打下几座县城府城才会考虑建国之事吧?为何南方从未听闻官府与其开战,反倒是合作甚密,总不至于福广两地的官员全都叛国投敌了吧?海汉人若是真想入侵大明攻城掠地,又何必止步于杭州城下,这杭州湾附近各州各府,岂不是都是极好的下手对象!”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