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扎的军队规模不大,这种威胁多半只是停留在口头上,1633年海汉组织多国舰队巡航南海,并且在之后成立南海贸易联盟的场面可还历历在目。海汉在南海地区有相当强的号召力,如果要对柔佛进行讨伐,那么跟风而至想从中分一杯羹的人肯定不会少。特别是葡萄牙这种本来就与柔佛有着灭族灭国大仇的对头,肯定会抢着出手。到时候这场战争可能就不是海汉对柔佛的一对一了,而是会演变成多国出兵瓜分柔佛的惨剧,这自然是柔佛高层要尽力避免出现的局面。
英国人虽然也面临着类似的难题,但他们显然没有柔佛这么急迫,毕竟东印度公司的势力范围还没有实际进入马六甲海峡,海汉真想找他们的麻烦倒也不是那么快就能奏效的。加之留在柔佛的英国人当中又没有谁能担起相关的责任,所以对于海汉开出来的条件并没有明确的态度,只能一方面派人赶回印度半岛的据点报信请示,另一方面建议柔佛通过谈判来拖延时间,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慢慢寻找缓解矛盾的办法。
出兵星岛本来就是英国人拿的主意,战败之后柔佛高层更是不知所措,只能将英国人的指示当作了救命稻草。于是在柔佛国的主动要求之下,由柔佛、海汉和英国东印度公司三方各自派出代表,在柔佛海峡南边的星岛海岸会面谈判。
这次谈判表面上的主旨当然协商战俘处置问题,不过战败这两家都打定了主意不接受海汉先前提出的赎金报价,但罗杰也并没有打算跟他们讨价还价,直接抛出了另一种解决方案。
“据我所知,两家在财政周转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要支付赎金和赔款可能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出于善意,我建议你们可以考虑以实物抵押赎金和赔款。”罗杰很大方地说道:“各种有价值的商品都行,至于具体的价格可以参照市价慢慢协商解决,我们也可以制定出一个付款时间表,给予你们一段时间来分期支付费用。”
“恕在下直言,即便如此,我国也没有足够的物资能支付贵国开出的数目。”这次代表柔佛国来谈判的是个有汉人血统,会说汉语的官员,在语言方面倒是跟罗杰没有什么障碍。他听完罗杰的方案之后,依然表示无法接受。
而英国人的表态则从开始就没变过——他需要请示公司之后才能决定。请示公司就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