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给决策层去权衡了。罗杰这边倒是已经通过电台跟三亚大本营做过沟通,执委会也已经授权给星岛管委会处理后续事宜,但柔佛和东印度公司显然不可能这么爽快,柔佛要看英国人的态度,而英国人却需要将消息先传递回印度半岛那边的据点,这一来一去,没个把月的时间是收不到回信的。
海汉这边对于漫长的谈判过程倒是无所谓,正好趁着这期间将岛上的防御措施进一步加强。趁着手头有苦役营这批廉价劳动力可用,一些诸如交通、水利、住房等施工量较大的基建工程也可以借此时机赶紧操办起来了。
而谭举任对于这批免费劳动力的使用还有更多的规划,他希望能尽快开垦出新的农业用地,用于种植橡胶树之类生长周期较长,但长期收益稳定的经济作物。这倒不是他眼光有多么的长远,而是南下之前就从农业部领到的任务,一份长长的清单上列满了必须要在星岛完成种植计划的各种经济作物,但因此也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
这些种植计划其实也不是农业部要急于在星岛创收,多少也有一些科研的性质在其中。随着海汉殖民地的地域跨度越来越大,各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栽种也必须开始考虑地域环境差异对产量所带来的影响。虽然农业部的几名穿越者都是专业人士,但他们对于热带农业的经验也主要来自于穿越前的书本知识和统计资料,而且这个时代与穿越前相差了好几百年,气候环境也有一定的差异,具体哪一些作物更适合在赤道附近进行种植,那必须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明确,以便给今后的农业开发积累经验。而且为了样本对比的科学性更高,种植规模也不能太小,这就给星岛上原本就吃紧的劳动力安排带来了更大的考验。
好在来到星岛之后,就正好赶上了英国和柔佛这一波“送温暖”的行动,给岛上送来了两千免费青壮劳动力,谭举任自然得抓紧这个时机把手头拖欠的工作先完成。不过考虑到安排战俘在野外劳动的看管会比较麻烦,谭举任对劳动力的安排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在据点附近的工地多多安排战俘出工,而野外的垦荒任务则是交由本地民众来完成。
谭举任已经跟罗杰就战俘问题做过沟通,这以平民换战俘的方案就是他提出的,那两家要是想把这些战俘都弄回去,那要嘛就按照海汉给出的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