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已经有人在惊慌失措地大声呼喊“城破了”,而这引发了更多的人恐慌。
许多民众涌向城西和城南,这两个方向的城外有护城河,海汉军也没有将其作为进攻方向。只要守军放下城门的吊桥,就有逃出生天的机会了。
但此刻两军正在交战,这吊桥又岂能随便放下,何况城中的文武官员也根本没下达弃城的命令。
把守城门的明军用弓箭射翻了数十名企图冲关出城的民众后,逃难的民众开始变成无头苍蝇,在城里来回奔逃,寻找每一处可以出城的通道。
而这些民众在城中造成的混乱和拥堵,又使得守军的调动和重新部署大受影响。一队队的明军被急于逃难的人群堵在城中狭窄路段,根本无法赶去东城门增援。
等第一队明军赶到事发现场,他们赫然发现眼前只有如同小山一般的瓦砾废墟,整个朝阳门都已经荡然无存。
而比这更为可怕的是,海汉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出现在这堆瓦砾的顶端,正在向城内发起进攻!
双方随即在这处城防豁口展开了激战,但有备而来的海汉军很快就占据了上风,而守军的后续增援却因为城中的乱象迟迟未能赶到战场。
于是城中四处响起的“城破了”,很快就变成了“海汉打进城里了”,包括部分明军在内的大量人群,开始慌不择路地涌向仅有的几处出城通道。
当然也有极少部分事前便有所准备的人,并没有急于在这个时候逃命,而是在家门口挂出了红蓝双色旗,据说这是应对海汉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大约有一两千明军,连同城中的部分文武官员,被攻入城中的海汉军堵在了城东北角的北固山一带。
这片区域是城中地势最高的地带,同时也集中了本地的各个官府衙门。
这里的房舍建筑都比较坚固,军械仓库也在其中,足以让守军组织起城内的最后一道防线。
但劣势也非常明显,那就是距离能够逃生的城门稍远了一些,而城中的交通要道都已落入海汉军的掌控,这时候再想脱身已经来不及了。
负责西南两处城门的守军,最终还是在被俘与逃生两条路之间选择了后者。
但随着大量民众从这两处城门涌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