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石迪文见他态度端正,便继续点拨道:“现有的这点兵力肯定远远不够,宗大人要尽快安排征兵,争取在年底之前训练出一批可用的人马。”
宗义真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石大人认为,对马藩应该出动多少兵力才合适?”
石迪文道:“那就要看宗大人的野心有多大了。要占的地盘越大,所需的兵力当然也就越多。我的建议是多多益善,考虑到对马藩的人口数量,起码也要有三倍于此的兵力,才适合出征本州。”
三倍?宗义真听了不禁暗暗叫苦。
对马藩凑出两三千青壮当然能办到,可如此一来,那从事生产的劳动力就要大为减少了,势必会影响赋税征收。而且如此大量征兵之后,要为其砸进去的军费又将是一个极大的数目,这搞不好就得掏空对马藩的金库了。
这些士兵被称作“足轻”,他们全身上下的装备都是由官府统一提供,上半身是结构简单的护身铠甲,加上腰间的草摺,头上是被称作阵笠的尖顶头盔。
足轻身上这些护具所能提供的防护力其实极为有限,头上的阵笠甚至是由牛皮或者多层纸张制成,顶多也就能起个防晒防雨的作用,战场厮杀的时候就基本只是个摆设了。
在与海汉进行军事合作之前,对马藩的军队主要由农兵组成,平时务农战时为兵,常备部队仅有为数不多的二十来名武士和一百多人的武装卫队。
即便是到了战时,临时扩军也只能增加大约四五百名农兵,以及大致相同数量的随军民夫。至于海上的作战力量,也只有几艘武装商船,顶多就能应付一下零星海盗。
军中的作战兵种主要分为长枪兵、弓箭手及为数不多的火枪兵。之所以火枪兵的比例最小,没能成为军中主力,并不是因为对马藩没钱购买火枪,而是那时购自西方国家的火绳枪使用极为复杂,作战效率不高,唯一的长处就是火枪兵比较容易训练而已。
直到与海汉合作之后,对马藩的武士军官才开始接受正规的火枪兵训练,并且有了使用燧发枪的机会。
如今这支部队中,火枪兵的比例已经上升至六成左右,在军中充当作战主力。弓箭手和长枪兵的比例有所降低,而且还有了二十多名炮兵,负责操作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