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才不会有生乱的风险。”
李元德道:“可这里的民众不也都是奥斯曼国的子民吗?”
钱天敦摇摇头道:“埃及人拥有传承几千年的文明,有自己专属的语言和文字,换做你是奥斯曼国统治者,你能相信埃及人在短短百十年间就已经被彻底归化了吗?”
李元德恍然道:“所以这些打压手段,其实都是源于奥斯曼国高层对埃及人缺乏信任。但百余年的时间,用来推动种族融合,调整人口比例,应该也足够了啊!”
钱天敦道:“这就回到我先前说的问题上了,奥斯曼国或许也知道这些办法,但由于不具备相应的治理能力,因而无法推动实施。你们要知道一件事,这世界上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像我国一样,对归化民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并且能够得到长期的贯彻实施。”
海汉对于归化民的管理,是在三十多年间不断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完善出来的一套制度。
这套制度是执委会吸取了另一个时空中许多国家的经验教训,结合这个时代的背景和海汉发展所需制定而来,中间既有对人力最大化利用的考量,也有推动种族、文化等方面融合的措施,其完善程度当然远非奥斯曼国这种封建王朝可比。
董尚义问道:“即便如此,他们实施这种打压埃及人的政策,难道不怕官逼民反,最终还是没法实现安定的统治吗?”
钱天敦道:“我不是奥斯曼国王,也无法推测他们执行这些政策的真实想法,但我想他们一定已经做过了权衡,认为现在的做法就是风险最小的一种,所以才会作为长期政策来执行。”
“你我所认为的风险,可能在他们看来根本算不上什么大问题。我们所认为的安定,跟他们的标准也不一样。有人造反,那就派军队平反。穷鬼造反,总归要比甲胄齐全的军队造反好对付得多。所以让这些地区保持贫困状态的政策,或许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李元德和董尚义都无语了,如果奥斯曼国是出于这样的考量,那的确没什么好说的,这或许就是最适合该国国情的做法了。
钱天敦道:“世界之大,千奇百怪,各国有不同的治理方式,我们看看就好,不必介怀。来开罗除了了解本地风俗民情之外,还有另一个去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