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他们自己使用的都是改装之后的燧发枪有关。
杨振他们现在火枪队使用的燧发枪,与火绳枪的区别实际上并没有太大,一样是前装枪,一样是滑膛枪。
若论装填之繁难复杂等情形,若论战场上射击的速率,其实与火绳枪相差无几,优越不到哪里去。
但是有一点,却是火绳枪无论如何也不能相比的,那就是燧发枪省却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即预先点燃火绳的环节。
这个环节到了阵地战上,只要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其实也无关紧要,坚守的一方总有足够的时间去提前点燃火绳。
可是到了野外突袭的时候,燧发枪却能给防守的敌人一个假象,那就是对方还没有点燃火绳,所以不可能立即开枪射击。
那么这一次,在老花河东岸的突袭行动中,杨振一行就占了使用燧发枪的这个便宜。
那些拥挤在老花河东岸上的范家家丁及商队护卫们,原本就没有料到策马前来的这些大清国镶白旗马甲是来袭击他们的,等到他们又看见对方火枪手里的火枪并没有点燃火绳的时候,那就更加放心了。
在他们的印象之中,既然没有提前点燃火绳,那又怎么可能突然开枪开火呢?
所以他们没有多少防备之心,也没有提前点燃自己火绳枪上的火绳。
最后,当杨振率队突然发难的时候,他们的火绳枪因为没有事先点燃火绳,最终变成了毫无用处的烧火棍子。
如果他们有了防备之心,如果他们提前点燃了火绳,或许胜负犹未可知呢。
毕竟这个商队所装备的火枪数量,实际上要远远多于杨振他们的火枪数量。
众人一边说笑着,一边感慨着,不知不觉,半轮明月,已上中天,这个时候杨珅所部人马,也已经押解着浩荡的人马畜群上路南行了。
杨振点齐了张臣、李禄、邓恩所领的各部人马,也跟在整个长龙一般的队伍最后面,启程往南进发了。
六月上旬的草原,明晃晃的月光之下,杨振他们早就适应了这样的草原月色,根本不需要点燃火把。
一行人也不出声,甚至连羊群畜群都静悄悄的,只有马蹄踏地的闷响和车轮沉重的吱嘎,时不时地惊起一片栖息河边的水鸟,扑棱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