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腾出地方,让他们驻扎在城内饱食终日也不是办法。
至于张天宝及其募集来投的三百余人,杨振则将他们编为了征东先遣营的掷弹兵预备队,以张天宝为掷弹兵预备队管带,统归李禄指挥。
掷弹兵作为兵种,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身体强壮,胆子大点,差不多是个人就能干得了。
而他下面的三个临时百总、三十个棚长,一样获得了留用,临时百总继续充任事官,待将来练兵有功或者作战有功,再进行正式的任命。
除此之外,郭小武的姐夫王余佑所领的三百来个淘金工,则被杨振调派给了新晋守备金士俊,叫金士俊统带了,驻扎在松山城的东门外,投入到东门外的棱堡工程上去。
王俊、张天宝、王余佑这些草莽出身的人物,初来乍到就被杨振授予正七品武职,管带三百余人,心里正对杨振感激不尽,对于杨振的这个调派分配,自然毫无二话。
唯一出了一点波折的人物,是登州豪强武举人出身的于乐吾。
杨振原本想要以于乐吾所部人马,在征东先遣营内单独再设一个专门从事工事构筑的队伍,但是这个想法刚提出来,就遭到了于乐吾的委婉拒绝。
武举出身的于乐吾,自恃一身武艺精湛,刀枪剑戟弓马骑射样样精通,所以一心要当骑兵,好去冲锋陷阵为父报仇。
鉴于此,杨振只得提议,将于乐吾自募的八百多人一分为二。
于乐吾本人带着于家自己的家丁队伍和一些经过训练的栖霞乡兵,共计四百余人,被杨振调给了祖克勇指挥,如数拨给长矛、弓弩、甲胄、三眼铳以及鞍具战马,按照重骑兵进行装备训练。
剩下的四百来个淘金工,则以同来投军的于乐吾的叔父于可进为管带,统一编为了征东先遣营的炮兵预备队,被杨振一股脑儿地调派给了杨珅指挥。
先前杨珅从宣府一带招募的一千二百多宣府兵,分别被火枪队占去了四百,被掷弹兵队占去了四百,最后留给炮队的只剩下四百多人。
对于这一点,杨珅自是无话可说,可是这样一来,炮队人马就比较薄弱了,加上原来陆续填补的人手,眼下征东先遣营的炮队人马,一共才六百来人。
若是没有冲天炮的大批量铸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