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经地义!”
祖大寿连珠炮似的一通喝问,让杨振的心里也难免生出了几分火气,这事就他么是老子干的,怎么的吧!
杨振的话虽然没有这么说,但其中的意思却是明摆着的。
祖大寿听见杨振这么说,又见杨振一改之前对待自己的态度,登时一愣,随后盯着杨振看了一会儿,确认他知道他自己做了什么,然后叹了口气,翻身下了马,对杨振说道:
“通虏是不错,资敌当然也难免,可是商队从张家口出来,可不完是资敌啊!咱们松锦军前,远离关门,军中但有所需,又能去那里求购?还不是这些行走边外的商人吗?”
说到这里,祖大寿又叹口气,不由自主地放低了声音说道:“老夫知道你最近,在松山内外,大兴土木,又是开矿、采矿,又是熬硝、炼铁,什么都要自己动手,才能保证军中供应不缺。
“这么做对不对呢?也对,也不对,不做你就断了军需弹药,可要长此以往,你一个小小的松山城,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得几根钉?
“老夫也听说,你在松山城里一意改良火器,今天试炮,明天试枪,可不可以?当然可以,对此老夫是乐见其成的。但是老夫镇守辽东十余年,为什么不在改良火器上下苦功?难道是老夫不懂得火器之利?非也。
“锦州城里现有红夷大炮五门,大将军炮,佛郎机炮,各款火炮四五百门,锦州之所以被东虏屡攻不下,正有赖此等守城利器。老夫又岂能不知火器之利?”
祖大寿一口气说完了这番话,然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默然片刻,随后又说道:“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老夫知道,火器之利仰赖朝廷补给过重,没有朝廷弹药补给,再多的火器也是一堆废铜烂铁。”
杨振听祖大寿说到了这里,本能地就要张口说话,但却被祖大寿摆手制止了,只得闭了嘴,继续听他说下去。
“自打崇祯二年以来,锦州城屡次被围,而城中弹药之供应,却远远供不上此次守城作战之耗费,上书朝廷索要,补给微乎其微,若自行从关内采购,不仅路途遥远,且出关手续繁杂,远水解不了近渴,你道老夫如何解决?”
祖大寿絮絮叨叨地说到这里,拿眼看着杨振,看了一会儿,最后说道:“一者减少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