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说,与此时杨振所想,在这一点上,却是基本一致。
礼节之事,可大可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杨振此时若想害他,那就对他大礼参拜,而他若敢坦然受之,那么在一旁看着的崇祯皇帝,心中必然不悦。
毕竟,崇祯皇帝才是真正的老大,而这个真正的老大就在那里坐着观察呢。
洪承畴自统兵作战以来,朝中与地方上的官吏弹劾他的声音就从来没有断过,说他专擅跋扈、刚愎自用,说他滥杀无辜、霸道蛮横等等。
至于杨振的风评差不多大同小异,有说其智勇双全,义武奋扬,敢为天下先的,也有说他不敬上官,傲慢专横,骄兵悍将,肆意妄为的。
而崇祯皇帝此时正要看一看洪承畴如何对待他麾下该管之将,而这个杨振又会如何对待洪承畴这个蓟辽督师。
人说伴君如伴虎,正是这个意思,皇帝对你的观感与恩遇,转瞬之间就有可能天差地别。
杨振原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王德化突然站出来的提点,却让他顿时有所醒悟。
他醒悟到的不光是在两个不认识的大臣之中,准确认出谁是洪承畴,谁是陈新甲,以及在他们的面前该行什么样的礼,同时醒悟到的,还有其中暗藏着的凶险。
对他来说,最难得的是崇祯皇帝的信任,而从目前看来,崇祯皇帝对他的信任并没有衰减的迹象。
他可不能因为在御前应对失措,而损害了或者丢失了崇祯皇帝对他的信任。
也因此,杨振听见洪承畴这么一说,当下一点头就站了起来,然后躬身抱拳,垂首不语。
这个时候,王德化再次一拉他的衣袖,转向另外一个笑呵呵地看着杨振的大臣,笑着说道:
“来来来,杨总镇,快来见过陈本兵,陈本兵管着兵部,想来行个军中之礼,本兵大人当不会怪罪失礼!”
“岂敢,岂敢,杨总镇不必多礼!”
此时的陈新甲已经从张若麟的嘴里了解到了杨振的想法,对杨振的观感更好了,当下见了面,言辞温润,亲切无比。
可是杨振知道不能废了礼,历来武将被视为跋扈的罪证,就在于他们轻视文官,在文官面前不注意细节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