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边外的广袤地区,杨振在崇祯十二年夏天的时候,已经带着人亲自去过一趟了。
他去看了三座塔地区,那里也不错,地跨大凌河上游两岸,属于肥沃的河谷地区,土地平坦,也有水源,也适合屯垦。
但是,那里距离喀喇沁、敖汉、奈曼、库伦等几个蒙古部落太近了点,而那些蒙古部落又都已经归附了满清,并不安全。
一来,募民北上到塞外屯垦十分不易,塞外有北虏,人尽皆知。
二来,就算募了民,垦了荒,也必须派驻军队保护。
一旦要驻大军,就必须整修城池。
然而你一旦在那里整修城池,塞外的蒙古部落也好,满鞑子的大军也好,很快就会闻风而动前来破坏。
这样的话,就算是你前期工作一切顺利,比如把城池修起来了,派去的驻军也能站稳脚跟了,可是募民屯垦的事情,也仍旧做不起来。
面对来去如风的蒙古骑兵,面对马步军战力强大的满鞑子军队,杨振在辽西地面上,根本找不到一个比较安全一点的发展环境。
相比较之下,他也只能把目光投向辽东半岛南端了。
当然了,之所以最后放弃在辽西发展,除了上面的这些问题之外,杨振的心里其实还有一个隐忧。
这个隐忧,就是崇祯十四年以后突然间开始大流行的那一场瘟疫。
在这场鼠疫大流行以后,漠南、山陕、中原、华北、江淮,包括大明京师,九边,这些地方全都深陷其中,深受其害。
本就风雨飘摇的大明朝,在这场致死率极高的鼠疫大流行冲击下,最后军心散尽,民心尽失。
崇祯十七年春,这场疫情刚刚有所缓解,李自成大军就兵临京师城下,立刻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面对这个内无兵马外无援军的情况,受到疫情重创的京师文武百官军民百姓,一下子就土崩瓦解了。
再然后,满清铁骑入关,捡了一个大便宜。
那么问题是,满鞑子为什么没有受到这场超级鼠疫大流行的冲击?
满清入关以后,很多投降满清的读书人想不明白这个问题,就将之归因于天命,认为是天亡大明,认为是满清得了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