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有的自称知罪,还有的直接请求黄台吉恕罪。
这个场面,看得黄台吉心里堵得难受,同时又顿生一股深深的无力之感。
自从重新回到镇江堡城外的大营里以后,黄台吉从李倧以及朝人那里获得的那种天命所归、俾睨天下的成就感,很快就流失殆尽了。
巍峨挺立的镇江堡城,就像是压在心头的一座大山,只要想起来,他就有种喘不上气的感觉。
早在耿仲明、孔有德率领他们的重炮队伍返回之前,黄台吉就已经几次招来留守的纳穆泰、拜音图、篇古以及恢复了亲王爵位伴驾凯旋的济尔哈朗一起商议夺取镇江堡城的办法。
然而这些人给出的法子,跟以前的打法并无二致。
他们众口一词,主张等待孔有德和耿仲明带队的重炮队伍返回之后再做计较,没有一个人赞成在重炮队伍轰塌城墙之前就开始发起对镇江堡城的强攻。
就连接替死去的范文程出任内秘书院大学士的鲍承先,也在了解到了之前两次强攻失败的情况之后,也站到了纳穆泰、拜音图等人的一边,力主从长计议。
而当黄台吉私下里单独询问鲍承先的意见之时,这个再度成为内秘书院大学士的鲍承先,更是小心翼翼地劝说黄台吉考虑以退为进。
意思是,黄台吉这个大清皇帝八旗共主,不能久离盛京,脱离全局,镇江堡虽然重要,但毕竟只是一个堡城而已。
而且他认为只要黄台吉抽身离去,杨振本人也不会久留在镇江堡城之中。
而一旦杨振带着金海镇的主力离开镇江堡城,那么单凭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实力就足以夺回这个地方了。
鲍承先的这个进言,一开始使黄台吉感到十分恼火。
但是没过几天他就再次召见了鲍承先,问鲍承先如果自己真的率领两黄旗返回盛京了,那么何以见得杨振一定会离开镇江堡,而不是趁机继续北上攻打九连城或者宽奠等地。
对此,鲍承先当然无法给出任何保证。
他为黄台吉提供的唯一一个如此判断的理由,就是在黄台吉率领正黄、镶黄以及镶蓝主力巴牙喇营和阿里哈超哈营前往汉阳城来回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杨振坐失“良机”,按兵不动。
杨振既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