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有点志向,想要有所作为的年轻才俊,谁能不敬仰,谁能不膜拜?
更何况,这个万众瞩目的传奇人物,于公于私都跟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所以,李守忠、仇必勇也很能理解许廷选的坚持,最后也就不再劝了,于是几路并作一路,一起出现在了镇江堡城。
当然,能够见到许廷选陪着仇必勇一同前来,杨振也很高兴。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杨振才从许廷选的口中,知道了沉器成、沉器周以及俞亮泰、林庆业等人的最新消息。
同样也是直到这个时候,杨振才知道了清虏伪帝黄台吉过江东进,镇压李朝北方二道反清抗虏大起义的更多实情,也才知道了清虏伪帝黄台吉强令李朝君臣百姓剃发易服,将李朝国名改为和宁国的惊人消息。
杨振之所以对黄台吉强令李朝君臣剃发易服感到震惊,是因为这是原时空并没有发生的事情。
不过,对于这个消息,杨振虽然吃惊,但是也并不感到失望。
相反,对于黄台吉强令李朝君臣百姓剃发易服,并将其国名改为和宁国这两项,杨振心中还是有些窃喜的。
如果不是因为柳林、安应昌等人朝人将领也在场,杨振恐怕就要喜形于色了。
这倒不是杨振希望看见新的和宁国——李朝君臣百姓从此剃发易服,彻底效忠清虏。
而是他的直觉告诉他,清虏伪帝黄台吉的这个做法是一步臭棋。
除了激发起朝人当中那些坚定的亲明派更加坚定地抗虏反清之外,这个剃发令起不到黄台吉想要的明示顺逆、区分敌我的作用。
比如出任和宁国北方二道兵马都元帅的沉器远,及其许多同党中人,在黄台吉剃发令下达之后,他们也都剃发易服了,可是丝毫也没有改变他们抗虏反清的决心。
而与此相应的是,鸭江以东的李朝百姓,或者说新的和宁国百姓,经此一变,对于李氏王室的观感或者认同,就必然要大大改变了。
之前他们虽然臣服了清虏,成为了清虏的附属国,可是毕竟保留了有明以来的衣冠制度与礼仪风俗,也就是说表面上的道统、法统与正统仍在。
可是现在,不仅国名改了,连衣冠制度也改了,等于是彻底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