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九零五章 当得(3/5)
的大军,还是应付朝堂上的弹劾,都是如此。当朝廷离不开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稳如泰山。”

    “这——”

    “都督高见,是我等眼界小了。”

    沉志祥有过拥兵对抗朝廷的经历,所以当别人还在充满疑虑的时候,他已经率先明白了杨振的意思。

    对于督师的文官,或者没什么兵马实力的地方督抚以及将领们来说,皇帝要是猜疑你,那你的死期就近了。

    可是对于自成一体、实力强劲的统兵大将来说,谁的猜疑也没有用。

    祖大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左良玉则是另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在明末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前有祖大寿,后有左良玉,再往后,还有啥也不是的刘泽清之流。

    不是说杨振准备学他们,或者说准备效彷他们,而是说他们这样的人都没事,以杨振现在的实力和地位,就算崇祯皇帝真的听信了谣言,那也只能忍着,甚至是哄着。

    当然了,如果杨振在镇江堡攻防战中大败而归的话,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可现实的情况是,杨振不仅没有大败而归,而且是大胜而归,手里的清虏首级上万颗。

    别管是真虏的还是二鞑子的,那些留着金钱鼠尾的首级可是千真万确的。

    更何况其中还有尚可喜、耿仲明这两个清虏二鞑子王爷的首级呢!

    至于其他一些真鞑子二鞑子固山额真、梅勒章京、甲喇章京之类的首级,那更是一颗接着一颗,已经堆成堆了。

    这些杨振已经有点看不上了的斩获,要是落到大明朝任何一支出关作战的兵马手里,那都可以吹成是一场大捷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金海镇自己的人马不反水,已经几乎没有人能把杨振怎么样了。

    说白了,连清虏伪帝黄台吉都不惜用嫁女和封王的手段来策反和拉拢的人,崇祯皇帝怎么可能会自己主动往外推?

    特别是有了当年毛文龙被杀,随后清虏第一次大举入关劫掠的惨痛教训,杨振并不怎么担心大明京师朝堂真敢把自己怎么样。

    “行了,别说这些乱七八糟的了。说说其他方面的情况吧,金州湾内的冰情如何,先前报备的四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