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九三三章 好色(3/5)
不可信,也不可靠,让这些文官监军,军队就可能不听朝廷号令,从而失去控制。

    但是他下旨撤回内臣监军至今,满打满算也才一年而已,实在不好自己打自己的脸,重新将它恢复起来。

    只不过在他的心里面,已经再次加强了一种认识,还是身边的这些太监们更可靠一些。

    所以有些不便于跟外臣商议的事情,往往就跟身边的这几个内臣大珰议论。

    此时此刻,外臣们走了以后,崇祯皇帝就把自己心里面的一些疑问说了出来。

    而在场的三个大太监当中,就有与关系密切的司礼监首席秉笔主管东厂兼提督京营太监王德化。

    于是崇祯皇帝的问题,虽然没有点名叫他回答,但是王德化倒是自觉得很,立刻就站了出来。

    “皇爷,一些武将跋扈,也是常有的事,不过对于金海伯,老奴还是放心的,请皇爷不要轻信流言。”

    去年冬天,有关杨振私通清虏伪帝黄台吉的传言,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在辽西和京畿,甚至是京中私下流传着。

    当时,崇祯皇帝拿着蓟辽督师府的密报,询问身边近侍内臣的时候,王德化就替杨振据理力争过。

    所以,此时崇祯皇帝一表现出对杨振的猜疑或者说疑虑,王德化立刻就猜到皇帝的疑心病又犯了。

    “皇爷,您若是不放心,这一次叫人过海传旨的时候,老奴亲自去走一趟,不管他杨振有多大难处,老奴定然说得他尽快出兵!”

    “嗯,还是算了,海上虽无盗贼,但是风浪凶险,也不可轻忽,且京里也离不开大伴。到金海镇传旨封赏的事情,还是叫兵部从职方司找人去办吧。”

    崇祯皇帝对身边得用的几个大太监,也是真的好,完全没把他们当外人。

    当下他见王德化这个总督东厂以及京营的大伴,自告奋勇,前往金海镇劝说杨振出兵,一边感动之余,一边自己也觉得没有必要。

    “不过,朕倒不是担心杨振不肯助剿流寇,他金海镇的兵马,跟清虏作战都能连战连捷,南下打流寇,自然不在话下。

    “然而朕担心的是粮饷问题啊!俗话说皇帝不差饿兵,可是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朕这个皇帝实在拿不出多少粮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