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放在眼里,而且坑死了一任又一任总督,应该说死有余辜。
但是有一点,其他将领跟他不能比,那就是他跟流寇匪首之间有深仇大恨,他不会轻易投降流贼。
而且他以前作战勇勐,在流贼中威名赫赫,许多流贼头子都很忌惮他。
在目前中州战场波云诡谲的情况之下,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至少是可以暂时利用的朋友。
最主要的是,贺人龙走到眼下这一步,是有原因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认为,朝廷对他有功不赏,有失公允,他心里有气。
在杨嗣昌还活着的时候,有一次贺人龙立大功,杨嗣昌答应贺人龙,要为他请授平贼将军的封号。
但是,事后杨嗣昌没有兑现,反而为了安抚麾下人马更多的左良玉的情绪,将平贼将军的封号请旨赐给了左良玉。
这件事情直接引发了贺人龙与左良玉的龃龉,为此,贺人龙不再听从杨嗣昌号令,直接率军回了陕西。
最终既导致了杨嗣昌的兵败身死,也导致了贺人龙的定头山官郑崇俭的入狱和被杀。
而这一系列悲剧事件的主要起因,竟然就是一个平贼将军封号的归属。
当然这中间的情况十分复杂,平贼将军的归属问题只是各种冲突集中爆发的一个直接诱因而已。
但是,在杨振看来,贺人龙前几年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亲生儿子都死在了战场上,功劳无数,给个将军封号,满足他当上挂印将军的虚荣心,也没有不可以。
平贼将军的封号,的确只有一个。
但是,与此类似的将军封号还有很多,比如荡寇将军,跟平贼将军差不了多少。
杨振在写给孙传庭的书信里,替他想出的重新招揽贺人龙的办法,就是叫孙传庭公开上书崇祯皇帝,为贺人龙请封一个荡寇将军的封号。
杨振知道,现在崇祯皇帝对贺人龙早已是恨之入骨,因为贺人龙已经因为不服从命令而先后坑死了杨嗣昌、郑崇俭、傅宗龙三位重臣。
但是,以杨振对崇祯皇帝脾气的了解,只要孙传庭公开上书为他请封了,崇祯皇帝是很有可能捏着鼻子同意的。
如果一个荡寇将军的封号,能够解开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