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一零七五章 朔州(3/5)
上一个基数的配套弹药,重达数千斤,短时间能够调动带走五十门,外加一百五十门冲天炮,已经是极限了。

    如果不是鸭江之上,现在恰好有大批闲置的金海镇水师船舶,可以集中调派使用,恐怕光是为了起运这些重炮,就够杨珅和张臣头疼一段时间了。

    而杨振这边,则留下了直属自己的总镇府卫队抬枪营六百人,以及交给李禄总领的两个掷弹兵营和三个炮兵营。

    当然,还有新义堡工地上,仍在紧张施工的大批青壮民夫以及各应负责粮草自重的辅兵。

    如此算下来,以一万余人的征东军主力,去伏击尼堪三千虏骑,这已经是用牛刀杀鸡的配置了。

    再加上杨振手里还有随时可以增援过去查漏补缺的八千余人的征东军主力,以及武装起来也能投入战场的近万的青壮民夫和还在施工的辅兵,打不赢是不可能的。

    至于传说中沈器远拥有的十万朝人兵马,且不说这个人数是否真实,是不是真有这样的实力,就单说沈器远所部兵马随时可以反正的立场,以及随时可以倒戈的态度,杨振就已经把他们算到自己这一方的力量构成里了。

    而且这传说中的十万朝人兵马,不可能全都跟着尼堪往北来。

    因为有的时候人多并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十万朝人兵马所需要的粮草军需,可不会是一个小数目,要真是带上他们行动,那么接下来的仗,尼堪也就不用打了。

    杨振相信,深得黄台吉信重的敬谨贝勒尼堪,在赶时间的情况下,是肯定不会带着这么一大堆累赘上战场的。

    事实上,杨振的猜测,是正确的。

    如果尼堪知道,他的敌人杨都督跟他英雄所见略同,想必也会引为知己的。

    就在杨振收到了沈器远的告警,开始紧锣密鼓地调整部署,决定在朔州方向给尼堪包个饺子的时候,尼堪本人已经率领他麾下的三千虏骑,以及从沈器远手中强夺过来的五千朝人兵马,抵达了三峰里的过江石桥所在之处。

    没错,本就不宽的石板桥上石板早已经被拆除,不知所踪。

    只剩下十几个巨大的石头桥墩,扎根在江水中。

    江水冲过桥墩,泛起白色浪花,水声阵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