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驻兵的营地外,剩下的完全就是私搭乱建密密麻麻的棚户区,几乎是清一色矮小逼仄甚至半地下的芦苇土坯房。
说到底,偌大的平壌外城只是一个半成品,或者说是一个有高大的夯土墙围起来的巨大难民营地。
当然,杨振也并不嫌弃,不仅不嫌弃,而且转了一圈下来,还给几个城门改了新名字。
面向大同江支流普通江的外城西门普通门,被杨振更名为箕城门。
此外,正阳门被改名为汉城门,芦门被改名为如松门,含球门被改名为承训门。
如松门,是纪念万历抗倭的李如松。
承训门,当然是纪念万历抗倭的祖承训。
祖大寿虽然忠奸难辨,功过不好说,但他爹祖承训当年在抗倭战场上还是出了大力,很有贡献的。
至于平壌城,杨振也想给它换个名字,比如箕城,或者乐浪,以期尽快抹掉这个地方与高丽或者朝人有关的痕迹,但是想来想去,还是暂时按下了这个念头。
平壌城在半岛北方是一个带有风向标意义的名城,一旦自己给它更名,必然引人注目。
而一旦引人注目,传到大明京师去,就会招致猜疑,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现阶段,还不是给平壌改名的时候。
巡视完平壌外城各个城门后,杨振又带着人去了一趟城北的牡丹峰大营。
整个大营依山就势而建,面积很大,高高的敌台进而望楼,大片的营房和校场,以及马厩、粮仓和草料场等等布局合理,军营功能很全,而且比平壌外城的环境干净整洁多了。
杨占鳌昨晚带来的宁安营一千五百人驻进去,也就将将守住了这片大营的几处关键位置。
就是驻进去十倍于现在的兵力,也绰绰有余。
唯一的不足,牡丹峰大营和平壌内外城的城防一样,暂时没有火炮等重装备调配给他们。
杨占鳌、邓恩他们奉命率部前来接管平壌防务,主要是火枪手和掷弹兵轻骑赶来,并未携带火炮等重装备。
而严省三、俞亮泰、高成友三人统率的战船,也在昨日启程南下江华湾去了。
这一次,针对和宁国小朝廷的战略,杨振想要的,就是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