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娜木钟看着跪在地上那个懵懂无知的娃娃,面无表情,但她心中却很不是滋味。
她突然觉得,自己终究是个外人。
没过多久,亲自出去传谕的皇后回来了,而跟在她身后,弓着身鱼贯而入的,正是黄台吉点到了名字的那几个大臣。
被叫来觐见的这几个大臣,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之前在崇政殿内奏事的亲信大臣。
听说皇上口谕传召他们入宫,还以为宫中出了什么大事,立刻赶了过来。
但是进了清宁宫,却见黄台吉好好的端坐在西外间靠北正中的暖炕上,都有些意外,一个个连忙跪在地上行礼。
黄台吉也没让他们起身,只叫身边伺候的巴特玛璪,出去准备笔墨纸砚。
众大臣一看这架势,然后又见四岁多的皇子福临跪在最前面,顿时恍然明白过来。
皇上这是要绕开议政王大臣会议,直接下圣旨立储了啊!
对此,他们作为黄台吉加强君权的忠实拥趸,自然是完全赞成的。
原本召集议政王大臣会议,就是一个设计好的圈套,主要是为了把多尔衮、阿济格诱骗回来处置的。
只是没有料到,多尔衮、阿济格竟然直接壮士断腕,彻底弃守了熊岳、盖州等地,然后全军而回。
而金海镇的各路军队,竟然也跟事先说好了的一样,眼睁睁看着多尔衮他们全身而退,不打埋伏,也不追击,甚至停止了全面进攻,简直不可思议。
于是,召集议政王大臣会议议储,就弄巧成拙了,反而成了制约黄台吉乾纲独断的障碍之物。
如今几次议政王大臣会议开下来,他们也都看清楚了,“立储”这个事越快越好,而且选立九皇子,阻力最小,只有两白旗反对。
事实上,只有多尔衮、阿济格执意反对。
既然如此,立储的时机,其实已经成熟了。
趁着皇上现在精力还可以,直接用内三院大臣起草诏书,用了国印,往大清门外一贴,这个事情就算是板上钉钉了。
多尔衮若是不服,也只能从长计议,难道他还敢在盛京城内公然造反不成吗?
多尔衮真要公然造反,且不说两白旗是否真的敢追随,至少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