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一一二八章 重任(2/5)
    有人反对议和,这在多尔衮的意料之内。

    从多尔衮的本心来讲,他也不想议和,事实上若是黄台吉还在位,黄台吉要议和,多尔衮也会坚决反对。

    毕竟他多次率军打进过关里,南朝关里的花花世界他也见识过。

    而且也知道南朝关里的军队不堪一击,因为他曾多次击溃过他们。

    所以,他很理解八旗上下普遍反对议和的情绪。

    但是现在,形势真的不同了。

    多尔衮自己也说不清楚,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直觉的。

    也许就是在黄台吉中风病倒的这两年吧。

    他只觉得有什么东西被改变了,总之方方面面都没有以前那么顺了。

    最明显的就是,伴随着大批能征善战的宗室子弟和八旗宿将的阵亡,大清国立国之初战无不胜的那种势头已经没有了。

    他已经有点想不起来最近一次取得的针对南朝的战争胜利是哪一年了。

    至少,在他被黄台吉安排到辽南方向防范金海镇明军以来,他几乎没有取得过一场真正的胜利。

    与此相应的是,大清国的其他战线上更是一场失败接着一场失败。

    尤其是东线战场,如今的战线已经推进到宽甸以北了,再往北就要推进到兴京后方去了。

    在这样的形势下,全面停战议和,是大清国目前能够采取的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所以,议和停战的大方向,多尔衮是不会改变的。

    于是,盛京皇宫崇政殿内,关于如何解决大清国眼前困境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开了一天又一天。

    参会的王公、贝勒和议政大臣们,给出的建议有很多,有建议绕道南征的,有建议围魏救赵的,有建议垦荒屯田的,有建议从蒙古调兵的。

    更有甚者,还有建议再次出兵征伐虎儿哈、索伦等野人女真各部以获取人力物力的。

    随着争论深入,一些原本反对议和的王公大臣们,也渐渐认清了现实,态度逐渐软化,但还是不愿意现有战线议和。

    直到七月初一,敖汉部的使者带着喀喇沁蒙古部落全军覆没的消息快马赶到盛京城,并且呈上了敖汉部王公们的求救书信,那些一直反对议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