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大臣们,才在大吃一惊之余,终于意识到,他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稳稳当当地坐在盛京城里议论是战是和了。
因为他们在争论不休的同时,明军一直在行动,而且双方的战线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七月初二,驻守在广宁城的正红旗大军派回信使,送来了辽西南朝兵马祖大寿部已大举进驻大凌河城的确切消息。
七月初三,已受命负责整顿和统领兴京大后方防御事务的正蓝旗大臣冷僧机,也命人往盛京呈递了一封紧急公文。
因为被派往董鄂部故地巡哨的正蓝旗巴牙喇小队,在佟佳江附近得报,不久前有多支明军火枪队进入佟佳江上游甚至达富尔江下游,搜捕当地壮丁,并押送到佟佳江以东和鸭绿江以西的老高丽山城子一带,为明军修筑城堡。
如果说大凌河城竣工的消息,对盛京城里的八旗王公大臣们来说,威胁并非迫在眉睫的话,那么明军出现在富尔江下游的消息,可就真的淡定不了了。
因为富尔江的上游,流经赫图阿拉附近,从富尔江汇入佟佳江的河口往西不到二百里,就能抵达如今大清国的后方核心兴京城了。
于是,兴京留守衙门报送的塘报,送到了盛京城后,在多尔衮的力主之下,当天下午,参加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三院六部八旗王公们,就基本达成了与南朝停战议和的主要条款。
西线以大凌河和长城为界,可在大凌河北岸开设互市之所。
南线以耀州城外蟠龙山为界,可在蟠龙山下开设互市之所。
东线则以双方实控线为界立即停战,具体边界及互市之所,将来由双方商议确定。
至于蒙古和朝鲜,多尔衮与参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八旗王公大臣们都没提。
在这一点上,他们倒是很有默契。
因为西边蒙古部落方面,可能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
比如喀喇沁部落,在辽西的南朝大军进攻下,大部被消灭,剩下的一些逃亡北去。
这是多尔衮与其他八旗王公大臣们都不能接受的一个现实。
现在按下不提此事,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找回这个场子。
事实上,多尔衮如果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他也不想搞什么停战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