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一一三三章 宿命(3/5)
不寒而栗的,既不是李自成的三打开封城,也不是丁启睿指挥的十几万官军在朱仙镇的不战自溃。

    甚至连方光琛在信中提到的张献忠率部于五月下旬攻占庐州城,声势复振,也只是让杨振皱了皱眉头而已。

    真正让杨振一下子感到如坠冰窟的事情,是方光琛在信末提到的另外一件事情。

    方光琛在信中提到:“另有传言,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孙公已诛秦军前援剿总兵贺人龙,概因孙公为人龙请封荡寇将军未果,而人龙跋扈,心怀怨恨,多有大不敬之言故也。此亦见弟前番奉命亲赴孙公行辕谒见进言之失败也。”

    方光琛认为,这是他谒见进言的失败,字里行间颇有一些自责与灰心丧气,但杨振当然不会归咎于他。

    因为这是历史本来的面貌,在原时空之中,贺人龙就是这样的结局。

    这一世,虽然有杨振在其中横插了一杠子,又是写信,又是派人,而且给了方法,企图说服孙传庭以更有利于大局的方式解决贺人龙的问题,但是历史的惯性依然强大。

    或者说性格决定命运的铁律,仍然毫不留情。

    但是,经此一事,杨振却也验证了一点,不是孙传庭非要除掉贺人龙。

    而是崇祯皇帝或者朝堂上的大臣们要除掉贺人龙。

    若非如此,孙传庭恐怕也不会节外生枝,硬着头皮上书朝廷,为贺人龙请封“荡寇将军”的敕书印绶与封号了。

    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并没有出现孙传庭为贺人龙请封“荡寇将军”的事情。

    但是也正因此,杨振才对中州战场的局势深感无奈与无力。

    一个人如何对抗宿命?

    站在他的立场上,他能做的,他该做的,他都做了,但是结果并未改变。

    眼下关内局势糜烂至此,整个长江以北被一波接一波流贼流民反复蹂躏,就算他在辽东取得胜利最后又能真正改变些什么呢?

    就好比说,一座大楼的承重柱都断了,你还在奋力维修这座大楼东北角上的窗户,就算修好了窗户,对于这座大楼来说还有意义吗?

    杨振第一次对自己当初的战略抉择产生了疑问。

    但是站在秀岩城外的山上,看着源源不断进入山下营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