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一一三六章 覆辙(2/5)
,就连京师的言官们也是天天弹劾,都快把老洪家十八辈祖宗骂得一无是处罪孽深重了。

    在这种情况下,洪承畴乍闻黄台吉已死、多尔衮夺位这么大的事情,简直是有如《琵琶行》唱的那样“如听仙乐耳暂明”了。

    哪怕这个消息最初是从多尔衮派来的议和使者那里才听到的,他们也顾不得了。

    所以一经确认,立刻就写了大军奏捷的塘报,叫人快马送往京师去了,多尔衮遣使议和的事情反而暂时放在了一边。

    如果说报捷的事情赶早不赶晚,需要紧着办,他们顾不上通报给杨振,或者带上杨振联名,但是议和的事情,就不敢这么干了。

    因为根本绕不开。

    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

    毕竟,清虏那边发生了新旧更替,新的主事之人多尔衮已经遣使求和了。

    这就意味着,原来套在洪承畴脖子上的那根越来越紧的套索,已经解除了。

    若是把议和的事情大包大揽抓在自己一个人手里,那不等于又将新的套索主动套在自己脖子了吗?

    所以,不论是洪承畴,还是祖大寿以及其他眼下身在辽西的总兵大将们,在这个事情上,是一定要拉着杨振一起搞的。

    他们多数人,包括祖大寿、洪承畴私心里都是希望就此停战议和的,只是谁也不想担这个责任。

    如果杨振同意议和,那太好了,杨振都同意,我们当然没意见。

    如果杨振不同意议和,那也行,接下来进攻清虏坚城,可就非你杨振莫属了,毕竟是你主战的嘛。

    “这么说来,这次多尔衮遣使议和的事情,洪督师和祖大帅那里,还没有定论?”

    “尚无定论,就看都督您的意思了。”

    这回轮到祖思说话了。

    杨振见他开口,转而对他说道:

    “你是了解清虏的,这一次多尔衮遣使议和,你认为清虏那边有多大诚意?”

    祖思见这么问他,当下微微一笑,回答道:

    “眼下黄台吉已死,清虏形势也大不如前,凡是识时务者自然要考虑后路,所以,在下的确有一些渠道。从在下掌握的情况看,多尔衮是有诚意的,若都督同意议和,在下相信辽东会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