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一一四三章 不二(3/6)
说的话,杨振对陈新甲的认识又深了一层。

    看来这个陈新甲,也并不是传说中的那样草包,起码他知道这个事情是个烫手的山芋。

    原时空,陈新甲就是因此而被处死。

    这一世,总体来说,陈新甲在兵部尚书的任上,并没有坏过杨振的事情,有时候甚至还能帮一些不大不小的忙。

    但是,对于他的命运,杨振不想介入过多。

    因为杨振不想看见议和成功,就像沈迅所说的,真要议和了,后续世事难料。

    然而在崇祯皇帝有心议和的情况下,要让议和失败,就只能将此事公之于众。

    但是公之于众后,以崇祯皇帝的个性,那就必须要有人为崇祯皇帝背锅。

    原时空,背锅的人正是陈新甲。

    这一世,可能是因为辽东打的不错,是清虏请求议和,所以崇祯皇帝有了一定信心,扩大了知情的范围。

    知情人显然比杨振所知道的原时空要多一些,其中甚至包含了内阁首辅周延儒。

    所以等到最后走露风声,导致群情激奋、议和叫停的那个背锅之人,还是不是陈新甲,其实真不一定了。

    也因此,杨振也不打算现在就插手这件事情,比如说建议陈新甲赶紧甩手不干。

    事实上,这是崇祯皇帝的安排,也是陈新甲的分内之责,因为他是一手经办并一力促成辽东决战的那个人。

    虽说尽快发起辽东决战是崇祯皇帝的想法,但是具体操办经手之人是陈新甲。

    现在事情有了进展,有了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结果,自然还是要交给明面上熟悉辽东情况,而且看起来也很有号召力的兵部尚书来办了。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杨振示警,陈新甲想撂挑子不干都不可能得逞。

    杨振倒是想借机整死高起潜,但高起潜是太监,内臣,等到议和事泄之后,崇祯皇帝杀他,根本起不到甩锅,推责,平息舆论的作用。

    至于另外一个周延儒,属于极其奸猾的人物,不可能看不出其中藏着的风险,所以也不可能从陈新甲的手里接盘。

    所以,兵部尚书陈新甲简直就是为崇祯皇帝背这口锅的“不二人选”了。

    也因此,不管沈迅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