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八章 利息
崇祯十五年的十月就这样匆匆而过。
杨振原本计划在征东军右翼军各大团营全部装备集结到位之后,就要在辽南方向发起攻势的,但是因为各种突发因素的牵扯,最终选择了暂时按兵不动。
直到十月底,各路告假的兵员结束了秋收全部回营,杨振也没有耀州城大举出兵。
之所以按兵不动,是因为他很清楚,打仗打得是后勤,而且归根结底打得是经济。
虽然关内形势相对紧张,杨振前期施加进去的那些影响,并没有真正扭转关内事态演变的进程。
但是在辽东这里,时间却是在他这一边,他完全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加稳妥一些。
也就是说,他不仅要考虑接下来的战争如何取胜,还要考虑取得胜利以后如何巩固自己对新收复地区的占领与经营。
他不能白白为别人作嫁衣裳。
因为他很清楚,这个时代没有人能比自己更懂得如何做,才会对家国民族的未来更加有利。
收复东北失地的战争,不会因为收复辽沈就停止下来,他已经下了决心,将来要顺势北上,不仅要经略整个东北,而且要接收整个外东北。
在遥远的北方,罗刹人已经到来,他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耽搁了。
他要趁罗刹人的殖民探险队的人数还不多,立足未稳的时候,努力将他们都消灭。
就算刹不住罗刹人拼命往东扩张的步伐,也要让他们在几年之内甚至十几年之内,不敢殖民外兴安岭和黑龙江流域。
因为杨振清楚,如果不趁着现在大军在辽东的机会,一鼓作气,拿下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乃至外兴安岭地区,那么下一次再有这样的机会可就不知道何年何月了。
关内的局势,要想从头到尾捋清楚,那可太难了。
因为那里跟辽东不一样,绝不是光靠战争手段就能解决的。
流民的问题,根源在土地,而土地问题的根源又在地方士绅阶层身上。
那么,地方士绅阶层的问题在哪里?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在大明朝的朝堂之上。
为了避免与皇帝以及京师朝堂发生直接的冲突,他也只能想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