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一一四九章 拉扯(4/5)
赶到了锦州,与愿意配合陈新甲挑起议和担子的新任兵部职方司郎中马绍愉一起开始了议和谈判。

    然而,由于陈新第手里没有朝廷明发的旨意和诏书,他所带来的上谕,也是崇祯皇帝直接下给兵部尚书陈新甲的。

    这道上谕,没有内阁的副署、未经过六科的认证,莫说其真假难辨了,就算它是真的,充其量也只是一道“中旨”。

    当然了,洪承畴知道它是如假包换的皇帝口谕。

    可是当他得知崇祯皇帝的态度之后,他也意识到了仅凭一条口谕处理此事的“危险性”,也不愿意在形势大好的时候赌上自己的前途命运。

    而且这条口谕,还不是直接给他洪承畴的。

    所以,思前想后,他也不肯出面,只派了洪承撰居中奔走联络。

    至于锦义伯祖大寿,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他倒是有心出面主持,可是不论是崇祯皇帝,还是陈新甲,都没给他这个“体面”。

    但是陈新甲也知道,真要议和的话,也离不开祖大寿的配合,所以也写了信,叫他派一个居间联络之人。

    这人,就是祖思,或者说,就是祖泽润了。

    而光是这些人事上的内耗与安排,就耗费掉了大量的时间。

    与此相应的是,已经在辽西军中担任监军小半年了的马绍愉,也同样知道这件事情的棘手程度,事事请示汇报,唯恐行差踏错,被人挑出毛病。

    这样一来,议和进程之缓慢,可想而知。

    直到进入十月以后,河决开封的消息传来,关内形势严峻进一步恶化,朝廷压力骤增,层层施压之下,议和谈判的进程才开始加速。

    好在到了十月以后,清虏那边也已经被磨得没了底气,也愿意做出一些让步了。

    于是和书条款终于有了雏形,几经增删改动之后,终于有了马绍愉所说的“最后”版本。

    却说,马绍愉说完话后,目视陈新第,见陈新第点头,他又回头去看身后站着的洪承撰和祖思二人。

    这两人虽无朝廷官身,但是却分别代表着蓟辽督师洪承畴和锦义伯祖大寿。

    甚至他也隐约猜到,这两人的意见恐怕也代表了金海镇那位真正的大佬杨振。

    他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