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谈下来的和书条款,忽略了金海镇的利益,那么整个和书条款都可能是一纸空文。
甚至他本人都有可能面临掉脑袋的危险。
好在最后形成的这份和书上面的每一条,都不是他拍板定下来的。
而且每一稿的每一条,都是经过蓟辽督师洪承畴和锦义伯祖大寿的反复商议,才最后落笔形成的。
他知道沈迅与金海镇那位大佬相熟,所以已经事先写了信,叫人送去了山海关,拜托沈迅居中做些解释工作,免得议和条款不如杨振之意,引起杨振的不满。
实际上他倒是希望此时此刻,己方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然后顺便把责任揽过去,但可惜的是没人出头。
包括洪承撰和祖思二人,看见他投过来的目光,也跟没有看见一样。
马绍愉见状,想了想,最后还是从怀中取出来一摞纸来,伸手递给了一直等候着的清虏议和正使希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