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一一五零章 和书(4/5)
”或“讲和”之类的字眼。

    其他诸如“若其果然出于真心”“妥善处置”“便宜行事”等用语,更是句句埋有伏笔,随时准备甩锅。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风向有变,皇帝安排给陈新甲的这个事情,就有可能被说成是陈新甲误解圣意私下议和。

    真到那个时候,他马绍愉怎么办?

    还好马绍愉把陈新第出示的上谕记得清清楚楚,同时也把陈新甲写给他的几封书信保存得很好,算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但是即便如此,他也宁愿议和这件事不了了之。

    因为真成了以后,这件事不一定会成为他的功劳,相反,很可能会成为这次大明朝收复辽东之战功败垂成的祸首。

    即便崇祯皇帝不会处罚他,他也将因此背上无数的弹劾与骂名。

    这对清流出身的他来说,有时候比死还难受。

    存了这样的念头,他的腰杆子看起来自然比谁都硬。

    而他的这一番表现,也的确把希福、硕托这些人给唬住了。

    只见希福、硕托两人彼此对视一眼,一时不知道应该拂袖而去,还是应该接受这些所谓最后的条款了。

    最后还是同样出身宗室的内秘书院学士觉罗伊图,站出来提议休会,才算打破了双方对峙的僵局。

    随后,希福、硕托、觉罗伊图,还有另一位议和副使纽黑,被引领到了院内西厢房的休息间,他们在那里关上门用老女真语你来我往叽里咕噜商议了小半个时辰。

    到了当日中午,以希福为首的清虏议和使团,面色沉重的接受了马绍愉向他们出示的那些议和条款,然后很快就离开了大凌河城。

    崇祯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以希福为首的清虏议和使团带着在盛京城里已经准备好的满汉蒙三种文字写就的和书、誓书,又一次来到了大凌河城外。

    到了此时,议和的八字算是画好了一撇,只等送往京师,交给朝廷批准了。

    之前被严格保密的议和之事,也管得不那么紧了,终于开始往外透露风声了。

    眼看关外的严冬将至,而议和也即将达成,那些多少知道一些内情的辽西各路总兵大将们个个喜形于色。

    唯有镇朔将军、宣府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