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兴记的买手伙计一脸的不解,心说自己这个新东家主意变得也太快了。
但是眼见自己东家已经绕开了还在讨价还价购买剩余文书抄件的其他报房伙计,迈开步子往附近一个胡同口走了,他也不好再说什么,忙跟了上去。
李吉很想追上那个聚兴抄报房的买手,亲眼看一看被他买走的文书抄件,到底是不是自家都督所说的兵部与清虏秘密议和的条款。
但是,想起自家都督一再叮嘱他到了京师后要谨言慎行的话语,他最终选择了按兵不动。
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他回头看了一眼陈新甲尚书府第门口仍在竞价的报房买手们,随即转身进了一条小胡同。
他之所以在最后关头决定把那份文书抄件让给聚兴记,当然不是因为他不愿出更高的价。
如果能更好完成自家都督交给的任务,别说十两,二十两了,就是一千两,两千两,他也毫不在意。
奈何杨振派他前来,只是为了保证兵部与清虏秘密议和的消息在最后关头要泄露出去。
而且明确告诫他,金海镇的人如果能不插手,最好不要插手,这样做不仅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引火烧身。
为此,李吉化名洪福,买通顺天府的衙役和书办,补了个民户的户贴,然后在东安门外盘下了一家经营不善的抄报房,就在五天前,改名为洪兴抄报房。
之后他就透过以前在兵部尚书里布置的闲子,向垄断了陈新甲尚书府文书抄件“生意”的这个陈家老仆人透露了洪兴记愿出高价求购关外消息的风声。
再然后,他就派抄报房的伙计,天天轮着来兵部尚书府第门口蹲守,求购各种兵部文书抄件了。
一开始他是想让洪兴记买下来,通过洪兴记的伙计们誊写、抄录,然后发卖出去的。
但是今天一看,现场好几家抄报房竞价,于是他谨遵杨振指示,既然能置身事外,那就尽量不要直接插手,就叫聚兴抄报房去出这个风头好了。
回到洪兴抄报房租赁的胡同院落里,李吉很快派了人,赶去“聚兴”抄报房那边,盯着他们最新出的手抄报。
同时,也派人把往日受雇于洪兴抄报房的抄录主笔们挨个都找来,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