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一一五六章 攀咬(2/5)
家直接按照“聚兴抄报”的搞法一字没动,原文照抄照转。

    但也有一家,就是那家集文抄报房,还算有点行业操守,跟“洪兴记”一样,也改了题头,不过他们的抄报题头更炸裂:

    “兵部已与清虏议和,大明或将永失辽东!”

    且不说李吉与洪兴抄报房等人怎么感慨别家抄报房的行业操守,就说这几家抄报房在二十三日上午,跟着聚兴抄报房一起将朝廷与清虏私下议和的事情捅出来之后,整个京师朝野之间就像一锅烧开的热油泼到了冷水缸里一样,一时间舆论哗然。

    尤其是京师国子监里的监生以及进京参加崇祯十六年三月癸未科会试的举子们,他们早在头一天傍晚,就有许多人看到了聚兴抄报房的那份抄报。

    这类人扎堆在一起,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检讨历代朝政得失,议论天下大事,有的是真关心,有的则是为出名。

    总而言之,朝廷与清虏秘密议和的事情一报出来,立刻就一传十、十传百,在国子监和举人群体之众传开了。

    经过一夜的发酵,二十三日上午就开始成群、奔走联络,或者拜访同乡在京师为官者进一步打听朝廷倾向,或者在租住的会馆义愤填膺的聚议弹劾。

    至于内阁、六部、六科、都察院以及其他京师衙门的官员们,也在二十三日午后,从各种渠道获悉了兵部尚书陈新甲与清虏议和的情况,结果同样是议论纷纷。

    包括内阁首辅周延儒,阁老谢升、陈演、李建泰、吴甡,也都拿到了抄报。

    其中多少知情的,缄默不语,观察风向。

    不知情的,则大惊失色,与六部、六科都察院的官员们一样气愤填膺。

    当然,不同的人气愤的点不尽相同,有人心里是赞成议和的。

    毕竟关内形势紧张,他们也不是看不见,眼下大批军队集结在关外,与清虏对峙,也是空耗钱粮,还不如调回关内先剿灭流贼呢。

    只是京师朝野的舆论风向,几十年来,一直都是与清虏不共戴天,他们心里觉得议和是必要的,但却没人敢提。

    现在见有人做了,而且明显是皇上授意的,他们其实更愿意再看看风头再说。

    但是,他们心里也有不满,那就是议和就议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