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已经过去,杨振能做的也就只能给予其家族一定的关照了。
杨振命李吉安排人,尽快联络陈新第,请他到金海镇来任职。
现在陈新第顶着一个罪臣亲属的帽子,估计今后不论在京师,或者地方,近期内都不可能再得到朝廷任命的职务了。
根据陈新甲事发后,沈迅写来的信件,杨振知道陈氏兄弟两人都是举人出身。
陈新甲自不用说了,一直官运亨通。
至于陈新第,虽然仕途有点坎坷,但也曾在某地做过知州,后因城池沦陷而获罪进京候勘。
以现在的情况,他的待罪候勘时间必将遥遥无期。
这样一来,对陈新第来说,到金海镇任职,将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选择。
不过听了李吉的讲述,杨振对他所说的民间抄报房倒是很有兴趣。
他以前没往这个方面考虑过,是以根本不知道在“报房”这种事物,居然在明朝就出现了。
虽然从李吉带回来的几家抄报来看,这些折页册子实质只是宫门抄或朝廷邸报的仿品而已,完全没有后世报纸的样子。
但是杨振却从中看到了后世报纸的雏形。
这种东西只要略加整改,就能发挥后世报纸的作用,用得好了可以操控舆论,用不好了则容易被舆论所操控。
为此,杨振吩咐李吉,从统计公所挑选精干人员到京师,继续加大投入,好好经营洪兴抄报房,以备将来之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