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子感到不爽之外,他倒没什么可说的。
崇祯十一年冬,巨鹿之战以后,张国淦跟着杨振拼死拼活突围出来,却被高起潜这个死太监在朝堂上诬陷说他们是临阵脱逃,好不容易突围出来的这些人又被关进了大狱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张国淦管不住自己的嘴吧,当众痛骂高起潜不仁不义、断子绝孙,结果被人揭发,没过多久就受到了报复,原任广宁后屯卫“试百户”、杨振麾下“营千总”等世职、军职,被免了个干干净净。
再后来,他跟着杨振,被杨振的叔父杨国柱托人营救出狱之后,只是以一个大头兵的身份,到宁远军前立功赎罪来了。
虽然他是一个混不吝的性子,但他也知道杨振这个时候重用他,是要冒一定风险的,毕竟那个死太监高起潜眼下还是辽东的总监军。
还有那个张臣,他也知道人家不是白给的。
张臣虽是普通军户出身,没有世职,但是人家年龄比他大,资历比他老,又曾做过义州边军的夜不收,还是杨振叔父杨国柱曾经重用过的守备官,只是因为丢失汛地,而被免官罢职,沦落到了杨振麾下希图再某个出身。
若是单论精擅火枪,张臣可能不如自己,可是其他的方方面面,说出来恐怕样样都比他强,对于这一点,大家一个锅里吃饭那么久,张国淦哪能不知道。
所以对这个结果,他也实在说不出什么。
杨振选拔火枪队左右翼副官的做法,一下子就让小校场上的所有人都弄明白了——暂编宁远先遣营里的军职,特别是火枪队、炮队和掷弹兵队里的军职,不再以出身论英雄,而是唯才是举。
谁能服众,就是谁的。
所以,火枪队左右翼的副官确定之后,接下来炮队和掷弹兵队的副官很快就推选了出来。
与火枪队临时又被分为左右翼的做法一样,炮队和掷弹兵队也被分为了左右翼。
炮队左翼副官,正是那个老成持重的老军、曾经为广宁后屯卫掌管过火药事务的潘文茂,右翼副官则是一个年纪不大却颇得张得贵看重的现职千总杨珅。
这个杨珅是广宁后屯卫杨家的远房子弟,与杨振可谓是同宗同族。
只是老杨家在明初时候就定居辽东,至今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