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导,对这一带的地形果然十分熟悉,杨振问到的没问到的,他全都一股脑儿地说了。
一行人一边低声说着话,一边奋力划着桨,往前又划行了一段时间,杨振就远远地看见在响水河的北岸平原上,矗立着一大片影影绰绰、隐隐约约看得见的黑色建筑群落。
杨振还没有开口问,就听见那个向导低声说道:“总兵大人!各位官爷!快到了!北边那座城池,就是熊岳城了!对着响水河石桥的城门,叫做绥德门!绥德门上有城楼,里面驻扎有满鞑子的白旗兵!”
说话间,众人乘坐的平底沙船转过了一个小河湾,绕开了河边一片丛生的芦苇荡,远处一盏挂在半空中的灯笼,突然出现众人的视线之中,吓了众人一跳。
杨振、张臣、吕品奇等人,本来因为看到了夜色下的熊岳城,都有点兴奋,用手扶着船舷挺直了身躯,想看看熊岳城绥德门的模样,可是突然间一看见这一盏突然进入眼帘的灯笼,都是一惊,连忙附身在船舱里躲避。
这时众人就又听那个向导低声说道:“糟了!石桥子现在有人把守了!天助兵的那队二鞑子回来了!”
杨振听见他这么说话,连忙低声叫停了船只,指挥着众人,将船只划到了响水河的岸边隐藏。
等到船身隐藏芦苇丛的下面,杨振低声说道:“那盏灯笼所在的地方,就是石桥子的所在吗?!”
“正是!现在是夜里,咱们隔着这么远,看不见石桥,只能看见灯笼!各位官爷若是想看仔细了,不如弃船上岸!
“反正距离那里也没有多远了!咱们划船的桨声,反倒动静更大,不如弃船上岸,走着摸将过去!”
杨振听了这话,当机立断,留了船工桨手在船上等候,剩下的其他人,包括他自己、张臣、吕品奇、李禄等人在内,全都小心翼翼四地摸索着上了岸,脚踏实地地踏上了已经落入鞑子之手多年的大明故地上。
这里已经远离响水河的河口地带了,算是响水河的中下游,来自河口涌浪的响声和推力早就消散无踪了。
这一段河面已经开始收缩,不再像河口附近一带那么宽阔,没有月光的夜晚,河水显得平静而幽深。
杨振跟着那个向导,领着跟随察看地形的众人手忙脚乱地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