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了。
很快在《卫报》和《泰晤士报》就出现一系列的八卦消息,有讲瓦拉几亚政变的内幕故事的,还有讲科洪和汤姆斯爱德华斯爵士是如何相爱相杀的。
在这些版本的故事中,无一例外的科洪都是反一号角色,在李骁的笔下,科洪就是个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官僚,而汤姆斯爱德华斯爵士则是促使瓦拉几亚爆发反俄革命的英雄。但善良的英雄的功劳被腹黑的官僚无耻地窃取,并且为了防止被公众知道事情的真相,卑鄙的官僚暗中策划了一场阴谋,可耻地暗杀了可怜的英雄。
反正这个故事真真假假的东西全部揉在了一块,你说它假吧,里头又有不少内幕消息,比如英国是如何一步步策划瓦拉几亚反俄政变的,细节那都是真的,只不过人物换成了汤姆斯爱德华斯爵士。
但你要说它真吧,又完全是张冠李戴面目全非。反正对于一般的吃瓜群众而言很像那么回事,但对于真正了解内幕的人来说,就完全是胡说八道。
反正当帕默斯顿读到这些八卦消息的时候是气不打一处来,愤怒地同约翰罗素勋爵抗议道:“这些消息都是狗屎!都是胡说八道!我们都知道科洪做得不错,如果不是他,瓦拉几亚还在被俄国人奴役!这些胡编乱造的东西全是下流的攻讦,全都是谎言!”
约翰罗素却对此并不是特别关心,一直以来他就对巴尔干问题兴趣不大,也不想参合道俄国、奥地利和法国的恩怨之中去。至于自行其是胡搞瞎搞的科洪,他对其感觉更是一般,他讨厌不打招呼就随便乱来的部下。
更何况约翰罗素认为科洪不过是个小人物,区区一个总领事而已。这么芝麻绿豆大的一个小人物,就算被托利党喷出翔来又能如何?了不起换一个驻布加勒斯特总领事呗。
所以他很淡然地对帕默斯顿说道:“我们都知道这些报纸喜欢捕风捉影,喜欢大嘴巴!但如果对于他们每一次造谣我们都要倾力去辩白的话,那内阁也不用做别的了。”
“更何况,报纸上的这些都是分析和揣测,人家也没有说一定是真的,了不起就是让他们道歉,还要打漫长的官司。不去管他们才是最好的办法,过几天当民众腻味了这些无聊故事之后,自然就忘得干干净净了,我们若是出面抗议,反而会帮他们吸引注